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分享,与“茅台之父”共话管理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分享,与“茅台之父”共话管理 > 正文
复旦EMBA学长分享,与“茅台之父”共话管理
时间: 2024-03-12 17:31:35
来源:
浏览量: 285
3月15日下午,茅台集团原董事长、被人称为“茅台之父”的季克良先生一行,应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邀请来到复旦,和东方管理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上海第一财经、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相关学者进行座谈。

与“茅台之父”共话管理

如今的茅台,不仅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成为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而且,茅台在资本市场上也表现杰出,市值屡创新高。

那么,茅台为何能在中国众多的白酒企业中脱颖而出,从一家地处偏远小镇的小酒厂一步步发展到如今的辉煌?季老以他在茅台50年的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给我们生动地叙述了当年茅台职工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住茅棚、踩泥路、手工制曲开始,筚路蓝缕,勤恳创业。季老尤其提到,在茅台酒这类产品的制造中,如何制定标准,坚守品质,实属不易。

在座谈中,季老用朴素而深刻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当年“以效益为中心”和“以质量为中心”的意见分歧,最后全体职工统一到“效益与质量并重”的共识下,正确解决了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只有依附于有形产品上,才能发挥出强大威力。当今,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就要打造一大批著名品牌,在经济发展同时,用更多的品牌溢价而不是硬拼资源去创造优势,提升竞争力。茅台之所以市值屡创新高,在资本市场上表现良好,就是因为投资者、消费者对其品牌的高度认可,而这个闪闪发亮的品牌,就是像季老这样的茅台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

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企业家精神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实践,当然它需要有知识作基础。”所以我们要看到,企业家精神并不呈现于灯红酒绿之中,西装革履之下,而是体现于具体的开拓创新之中,体现于率领员工不断的奋发进取之中。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威廉.鲍默尔在《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指出,“市场带给我们的并非仅仅是遍地的小商人,它也培养了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舞台人物,他们正在从事着高度造福于社会的事业。”

在中国,有着许多像季克良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将其管理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从而凝练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无疑是我们这一代管理学者应有的责任。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和第一财经联合开展的《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大型研究项目,已经访谈了张瑞敏、柳传志、雷军、施振荣等24位中国杰出企业家,并有三季24集电视专题片、三本“管理思想精粹”和9本“研究丛书”等系列成果问世。项目将于5月初赴贵州茅台酒厂由我对季克良先生进行实地访谈。

我们期待访谈成功。可以在第一财经电视频道和腾讯视频等媒体一睹年逾八旬仍精神不减的季老风采,并期待我们研究团队对季老管理思想的研究专著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