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分享:在自然与人文之间追寻“自由而无用”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分享:在自然与人文之间追寻“自由而无用”> 正文
复旦EMBA学长分享:在自然与人文之间追寻“自由而无用”
时间: 2024-03-12 17:17:23
来源:
浏览量: 410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复旦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最早就是由李辉在他的一本诗集里提出的,此后在复旦同学之间流传开来。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人们往往把李辉和人类学研究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李辉的兴趣十分广泛、视野非常开阔,他把分子生物学与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相结合,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研究提供了范本。

融百学,行万里,倾尽丹心育桃李

李教授的育人理念是:学有界,知无涯,不拘一格细微可作大文章;柔怀人,朴克己,常带春风桃李能开花锦绣。

融百学,行万里,不拘一格创天地

李辉涉猎广泛、知识渊博,学生们亲切称他为“大师”。天上飞过的鸟,地上爬过的虫,各类花草,他如数家珍。

作为国际人类学研究的知名学者,李辉多年来致力于人类生物学、历史人类学以及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从1998年开始从事人类生物学的田野调查和实验研究,走过了祖国大江南北,对数十个少数民族群体进行遗传学和人类学调查,用自己汗水和脚印开拓出分子人类学研究的新天地。采样的过程艰苦异常,而其中最难的是与人打交道。要获取别人的样本,首先要取得对方的信任,要通过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来入手。这不仅是做科研的方法,更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学习的。

李辉出生于中医世家,儿时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孕育了他对观察自然的热爱。由于世代行医,太祖父母带领他学习植物分类,独立阅读书籍。《本草纲目》图文版大概算是他的启蒙书,时至今日,李辉对植物的分类与作用仍旧很感兴趣。每到一处,他都会把当地独特的植物留下一些种子带回来养,便于观察。他编辑的《复旦校园植物图志》已经出版,为复旦学子熟悉识别校园植物提供了便利。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带领研究生们以此为资料对复旦的植物进行挂牌,为大家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活动机会。

儿时的一些小事会对人的一生造成影响。李辉曾说,他在小学一年级时读到的一本《征服病菌的道路》,对他的影响最深。书里描写的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废寝忘食,立志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身。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奋不顾身的精神,激励着他踏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作为分子人类学的大家,李辉的研究并不仅限于人类学本身,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把传统的生物学和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相结合。他认为,科学研究只是一个追寻真理的过程,这些所谓的分类学科都是人类寻找规律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学习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个人只有一份时间去研究一项内容,而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尽的,选择人类学是他的机遇,但是他没有放弃其他的兴趣爱好。

李辉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生命科学学院为本科新生开设的新生研讨课程列表中,他的《现代人类学》从来都是一课难求。这门课程带领大家走出校门,通过考察动物园、博物馆、人类学实验室、考古现场、茶楼戏院等人类学相关场所,切实引导学生去了解人类学研究的内涵。上过这门课的学生表示,李老师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的话语,往往令他们完全忘记了是在课堂中,每次四小时的课程总令人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