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分享,艺术投资回报稳定且最持久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分享,艺术投资回报稳定且最持久 > 正文
复旦EMBA学长分享,艺术投资回报稳定且最持久
时间: 2024-03-10 15:04:38
来源:
浏览量: 286

回望即将过去的2016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愈加凸显。如何能够在新形势下寻求稳健发展的准确途径?——这成了业界、学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

我们将通过2016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七大产业论坛的思维盛筵为大家展现复旦EMBA同学校友们怎么看待这七大产业的发展。

在文创协会所举办的主题为《淘“宝”与个人爱好收藏》的分论坛上,与会学者、校友嘉宾们围绕着海外淘古董、个人艺术品收藏等时髦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个人平时的一个小小爱好、一个小小的投入,可能会产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收益,这就是收藏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主持人复旦EMBA 2005传媒班校友、上海一语传媒总经理姜梅女士如是开场。

上海作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著名的陶瓷鉴赏专家程庸先生作为本场分论坛的主题演讲嘉宾,分享了他在海外淘“宝”的经历和淘“宝”带来的巨大经济回报。他首先肯定了收藏的目的,即货币的另一种形式——投资。作为艺术品投资,回报是最稳定、也是最持久的,投资的价值线始终是良性的;在个人收藏之旅中,还可以为国家回收到一些珍宝文物,其实非常有意义。当然,这个行当的“水”也相当深,即仿制品很多。程庸表示,鉴宝的学问相当深,即使他个人这个行当已有二十年的经验,偶尔还会遇到假货,这也是鉴宝的难度所在;必须踏踏实实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辨伪,才会有所收获。随后程老师为大家生动展现了中西的各种文物资料,将鉴宝与哲学联系,引起了现场的充分共鸣。

在紧接着展开的圆桌论坛环节中,三位复旦EMBA校友:复旦EMBA 2007级秋2班校友、深圳市艺博堂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洵;复旦EMBA 2009级秋2班校友艾缇高科技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皓;复旦EMBA 2008级春2班校友、上海朴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育铭也一同加入现场讨论。

郑洵谈到自己在欧洲从事设计工作的同时,会去旧货市场淘“宝”,低调地把自己的经历比作是“在市井奔波、烟火气很强的玩法”。他表示,其实欧洲的旧货市场也有很明确的分级,花功夫花心思,可以在一件件旧物背后,探究出其深藏的故事,这是他热爱淘“宝”的意义所在。

韩文皓收藏的东西很专一——铁壶。他笑称自己并不是在收藏,而是在“玩”,是一种把感兴趣的事发挥到极致的自傲感。在深究中国历史以后,选择了自己最能看懂的领域,在普通人眼里看来或许是很普通的铁壶,在他看来,每一把都是工匠精心的打造,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文化演变。

作为一位专业的艺术策展人和艺术品经纪人,李育铭专注于亚洲所有的艺博会,他认为,中国在过去的这20余年间,艺术品市场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中国现在强大了,有能力去海外“买”回过去的历史和文化,也就是刚刚程老师说到过的这些中国的古董和文物,人们希望可以将文化进行一个传承,这是一种形式。他也提到,无论是做当代艺术品投资,还是做古董文物收藏,都需要将自己沉淀下来再去看;“收藏是深度的欣赏,投资是深度的收藏”,而人生是深度的投资,历经岁月考研,亦可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与人生价值。

论坛接近尾声,四位嘉宾还分别给想入门收藏的EMBA同学们一些自己的建议。他们认为,爱好者要具备一个愿意去体会美的心态,然后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逐步入门。“每个月去一趟上海的博物馆、美术馆,甚至可以是海外的美术馆,多看看,多比较。就会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