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助教分享,跨越两类课堂,让价值最大化!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助教分享,跨越两类课堂,让价值最大化!> 正文
复旦EMBA助教分享,跨越两类课堂,让价值最大化!
时间: 2024-03-10 14:26:39
来源:
浏览量: 271
每个月的那四天,出现在复旦EMBA课堂上的除了教授和同学,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第三方”角色——助教。别看助教处理的总是琐琐碎碎的事,让教学进行得更流畅却是他们天然的使命。在他们眼里,复旦EMBA的学生和教授们有何不同?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助教”身份的?

“谢谢各位EMBA同学的关照,四天的课自己也受益匪浅,见证了企业家的风采,同时也对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当卫健炯拿到复旦大学EMBA2016春2班的合影和纪念品时,忍不住在朋友圈分享他的喜悦。殊不知,刚进入博士阶段的他,早已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担任了多个项目的助教,包括本科生,GMiM项目,复旦-港大IMBA项目,MBA和EMBA的助教,并在这些助教生活中收获了更多学术之外的学识。

用博学为学生引航

“刘杰教授的上课风格就像和老朋友聊天,总能用生动的案例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地输出给同学们。刘老师提到的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大到战略层的,小到业务层的,都很好的诠释了信息系统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实践问题。”谈及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复旦EMBA企业信息管理课程的刘杰教授,卫健炯深表敬佩。在他看来,刘杰教授虽然同时担任了MBA和EMBA两个项目的任课教授,但在教学方式上各有千秋。

在卫健炯看来,MBA学生多数是本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专职于某一领域。因此,老师们在MBA课堂上侧重为同学们铺垫理论基础,拓展企业管理视野。EMBA学员则更多的是董事长或其他高层,遇到的企业管理问题更加宏观,更加非结构化,由此老师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管院的每一项课程都是一个开放分享的平台,老师们都会根据同学们的课堂表现情况而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每一次案例讨论与分享其实都是一次跨领域的创新交流。”

助教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教授和课堂。卫健炯坦言,管院的教授们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两句古语校训实践得格外真切。在担任复旦-港大IMBA项目香港大学Hong Zou教授的助教时,卫健炯发现所有的上课案例都是邹教授从多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出发亲手撰写,数据之详实、教学之严谨令人叹服。在多国学生一起上课的GMiM 课程上,邹德强教授流利的英语表达也令卫健炯大开眼界,“小强老师让我知道了那些艰涩的专业词汇以及中文有时都难以理解的研究方法原来还可以有如此通俗易懂的表达!”

除了教学以外,教授们还经常给予助教不少帮助。“他们会帮我一起回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教我如何更好地与同学们相处,如何与同学老师一起将课程打造得更具创意。”

令人佩服的认真

作为一个90后,卫健炯对于复旦EMBA的同学们一直存在“高高在上”的想象,毕竟不论是从年纪还是阅历,他这个小辈都有些望其项背的感觉。“但实际上他们的平易近人是最出乎我意料的!”卫健炯没想到,这样一群在他预想中不苟言笑的人居然经常拉着他一起吃吃饭、喝喝咖啡、聊家常,还尊敬地称他为“卫老师”或者“卫博士”。

更意外的是,这样一群日理万机的人,上起课来可丝毫不含糊。卫健炯说,EMBA的同学们上课时都非常认真,记笔记、提问题、案例讨论,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投入、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对而言,MBA同学在表达观点时更侧重于个人看法,从理论和逻辑上去清楚阐释案例所需解决的问题;而EMBA同学则更侧重于从宏观角度看待整个行业的发展,并带入自身企业发展的思考。”在卫健炯看来,一个谨小慎微,一个宏大磅礴,MBA与EMBA的课堂氛围各具特色,但都充满了欢乐。

谦逊好学,是卫健炯对复旦EMBA学生的最深刻印象。“曾经有个同学不仅认真完成每个章节的内容,还提前把他对整个课程的思考和架构都梳理出来,那种学习态度让我十分感动,而且他还会经常询问我对于他们公司管理的看法。”同学们的好学并不止步于课堂听讲、课下讨论,他们甚至在每次聚餐时都设置了一个交流企业管理经验的环节,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分享。

EMBA学员的年龄跨度可不小,从60后到80后整整跨过了一代人,但是卫健炯从来不担心他们之间会存在代沟。“因为他们的交流从来不会局限于年龄,而只是因为所处行业不同而不同,而也正是这种跨领域的交流又让他们有了更多借鉴参考的价值。”

做好“局外人”

“洋洋洒洒竟然也能为外国学生的作业写了2000字的评论。受到老师的肯定,心里有点小激动。”当卫健炯收到老师回复的“非常好”时,掩饰不住心里的激动,与朋友们分享开来,这也是他担任助教的“小成就”之一。

助教是一个简单繁琐而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因此卫健炯时常告诫自己,要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严肃地对待助教的职责。课程开始前,了解课程体系、确认学生名单、设置学习小组、准备课件打印;课程结束后,批改学生作业、搜集学生反馈、撰写学习评语……他总是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但在课堂上,卫健炯更愿意让自己做一个“局外人”。“课堂就应该交给老师和学生。”于是,这个默默坐在边上的助教,只有在需要他的时候才会参与到课堂之中,比如给发言的同学递话筒。其余时间,他都默默地观察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记录出勤情况、学生发言以及其他课堂表现。“在做复旦-港大IMBA项目卫学启老师的信息管理课程期间,老师非常鼓励同学在课程微信群里表达观点,所以课后搜集微信群里的学生发言也是我的日常工作。”

工作虽冗杂细致,卫健炯却觉得十分有趣,并且受益匪浅。“我喜欢与企业家们互动交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许多学术界还未涉及的领域,而他们已经在创新,在实践。”教学相长,亦师亦友,这就是卫健炯在助教中最深刻的体会。

Tips

助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者,在学习上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与助教及时沟通。沟通方式包括电话、微信、邮件等多种形式。

助教很多是在读研究生或博士生,虽然不具备MBA和EMBA同学们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但可能在理论基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博士生对于理论有更多的了解,如果在学习中遇到课程知识背景不了解或者理论知识不理解,可以让助教帮助同学答疑解惑。

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主观能动性。助教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尽可能多的帮助,但前提是同学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门学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