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说:领导创新的哲学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说:领导创新的哲学 > 正文
复旦EMBA学长说:领导创新的哲学
时间: 2024-03-10 13:51:35
来源:
浏览量: 293
包季鸣&崔晓明

从对“创新本质的把握”,到对“创新层次的超越”,再到“创新机会的识别”,最后到“创新流程的管理”,我们以哲学的视角看待创新,并总结其中的核心理念:

① 开放与封闭;

② 成功与失败;

③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④ Play to Play or Play to Win。

领导创新力修炼的框架

成功与失败
成功惰性与使命重塑

从“成功”的定义来看,以“市场占有率”所定义的成功,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成功”的时间维度来看,“成功”的都是过去的,“未知”的都是未来的。用过去的成功预测未来、领导未来,是典型的“连续性思维”的做法。与“从0到1”相比,“从1到新的1”难度更大,因为已有的成功,企业往往因为“成功惰性”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领导者思维特征看,一般人都会有思维定势,领导者昨天的成功经验,可能会制约你今天向互联网转型。正像——

[ 熟知并非真知。]

黑格尔《小逻辑》

过去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为一种思维定势,阻止企业家探索真知。真知是什么?就是真理,但真知没有一个成型的东西,需要你探索。

所有曾经创造过市场秩序的企业,都在新一轮的秩序重构中倒下了。诺基亚、柯达、黑莓、微软、索尼……无不如此。行业更迭,沧海桑田,固守在已有的行业区隔中,丧失了对行业的重新定义。智慧的企业家,不会跟别人介绍说“我是从事咖啡连锁行业的”,而应该说“我参与引导美好生活方式事业的”。前者之下的创新,是连锁效率化、追求低成本、高收益;后者之下的创新,是围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而重新塑造产品与服务。咖啡,不过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阶段范围内商品化的形式而已。对使命的思考,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决定了创新的范围和方向。

组织束缚与文化刚性

从“成功”的组织机制来看,为成功的产品/服务/模式构建效率化的运营体系,无异于“作茧自缚”。

[ 好的管理导致企业的失败 。]

克里斯坦森教授《创新者窘境》

从组织角度而言,经过科学规范的流程细化、组织体系化、工作分解化……我们处在追求效率,追求目的的过程中,只是这过程越来越被划分成细小短促的目的,偷窃了我们对未来的概念。从文化角度而言,文化是历史的财富,但正在影响未来。因此,未主动建设的文化,总是慢未来一拍。合拍的、积极的文化建设尤为必要。

“成功的失败”及其背后的财富

“失败”分为两大类:

①“错误的失败”,即不该出现的运营性错误,如操作不规范、职业道德问题等;

② “成功的失败”,即应该鼓励的实验性错误,如商业模式尝试的失败、产品开发的失败。

企业要想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必须准确区分两类失败,并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规避“错误的失败”,鼓励“成功的失败”。同时,企业要从失败中学习,看到失败背后的那些“偏差”,聚焦于“失败”背后的财富,才能让我们更清晰的明确未来的方向。快速试错、迭代更新,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创新的两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