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校友故事分享:复旦,梦开始的地方
首页 > 资讯 > 校友故事分享:复旦,梦开始的地方 > 正文
校友故事分享:复旦,梦开始的地方
时间: 2024-03-07 17:10:37
来源:
浏览量: 271

陈磊校友是1985年管理学院恢复建院以来的首批本科校友。1992年,她从复旦研究生毕业,随后留学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继续攻读博士,1997年凭借出色的专业表现成功加入美国运通公司。对于陈磊校友而言,母校寄托着她深深的眷念,因为这里是她梦想和幸福开始的地方。这里,更是她倾心感恩的地方,因为回报母校,将她的梦想和幸福无限延伸……尽管远在异国他乡,陈磊利用自己在运通公司的资源,多年来组织复旦EMBA的学弟学妹参访美国运通,为同学们开拓国际视野、零距离接触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打开了一扇窗。

复旦-运通:她一手牵缘

2009年,陈磊听说复旦EMBA项目的学生要到纽约游学,行程中希望联络企业参访来增进同学们对跨国公司管理的认识。想到自己在运通公司工作十多年,陈磊觉得这是一个利用积累的人脉资源回馈母校的好机会,这让她非常兴奋。

万事开头难,陈磊所能借鉴的经验不多,她首先需要独立制定一整套“营销方案”去说服公司高管,从而获得项目所需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如今,回想起当初筹备的艰辛,陈磊认为最难的方面就是运筹处理各个环节的过程。“例如我需要请和中国有业务往来的部门主管来赞助,让运通的中国员工帮忙做翻译,另外请助理和其它人员帮忙处理一些会务组织的细节工作,包括负责人员接待和流程安排等问题。”虽说每次花费的成本都不小,但由于活动成效非常显著,后来陈磊每年都能够从公司得到全额赞助。在她的感召下,许多公司同事都会来帮忙,项目成功的背后,他们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乐在其中。

随着在运通的复旦校友越来越多,组织参访活动已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了。“运通现在在纽约的复旦校友有十多个,我们之间平时会通过微信群等保持联系,互帮互助。工作之余,大家会时常聚会,互相交流。复旦EMBA参访的事情,现在更多是靠他们来筹备组织了。”

执子之手 互惠共赢

跨国公司在管理技术、人才培养、领导力等方面相对国内而言都更加先进和规范化。在这些年的企业参访中,复旦EMBA的同学们学到了很多跨国公司的管理方法。他们本身在国内公司身居要职,往往会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借鉴性地运用到工作中。比如,运通公司的大数据是做得非常好的,参访过程中会安排讲座介绍运通是怎样运用大数据来驱动公司发展的。而围绕大家也比较关心的领导力开发问题,在详细学习运通一整套的人才梯队培养方法之后,还会有三十分钟的近距离现场互动,同学们带着长期困扰自己的实际问题,与运通高管们进行深度交流与切磋。

除了企业参访,眼下,陈磊正在忙于复旦暑期实习生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更直接地为同学们在跨国公司的职业发展打开一扇门。我们最近从复旦管院招的实习生素质非常好,招生两年以来,共招收了五名实习生,实习结束后都给了offer并全部被接受,成功率是极高的。”

从口碑和教学质量上,企业参访和暑期实习生项目对复旦管院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促进;而对运通公司来说,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企业达成品牌宣传和人才吸引双赢的目标。陈磊和她所在的公司团队相信,从长远来看,这些活动对运通公司将来在中国业务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