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EMBA校友教授:中年,美好刚开始
首页 > 资讯 > EMBA校友教授:中年,美好刚开始 > 正文
EMBA校友教授:中年,美好刚开始
时间: 2024-03-06 20:25:50
来源:
浏览量: 349
鲍勇剑

加拿大莱桥大学管理学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特聘教授

我们都上了古希腊人的“圈套”,生命中只崇尚年轻健美,以为年过四十就一路下坡到终点。“不惑、知天命、从心所欲不逾矩”,东方人欣赏的生命之美,那必须要到四十才刚刚开始。“做”而论道。欲知中年之美好,我们非得做两件事。

古希腊人只有时间观,没有时态观。他们把生命看成从生到死的线性运动。人到中年,生命之线从巅峰开始滑向幽深的谷底。欢乐、精力和健美只发生在生命的前半段。

前半段对生的体验,后半段对死的冥想,真的如此吗?采访一下我们自己:“请问你的少年和青年都有哪些真、善、美、乐、健的经历?” 记忆回答:“害羞、害怕、恐慌、饥渴、愤懑、匆忙、短缺、蛮憨、自卑、幼稚、被迫、盲从、机械、无助、急切……”一个词代表一段年轻的经历。而中年的我,毫不困难地找到它们的反义词,代表积极美好的中年经历,除了渐渐消失的黝黑头发和平滑无皱纹的脸皮。

采访一下你自己,中年的朋友,你一定有类似的体会。年轻不是设定的美好代名词。中年的诸多美好在青少年时怎能享受和体会到?诸多美好,从心理到生理……只有成熟的中年人才能品味。

现我就认识一位“灿烂地活着”的小陈同学。小陈同学到底有几岁?熟人圈谁都不知道! 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新划分,他应该已经步入中年的末端。小陈同学参加EMBA的戈壁赛,走过72小时的极限挑战,跑各地的马拉松,回复旦读高端学位,搞社会慈善活动……他刚刚当选为杭州最会玩的达人。求知、践行、爱朋友、关心社会,小陈同学是中年逆生长的典型代表。

中年之美,美在思想独立和行为成熟。最简洁的体验方式有两种:读书和旅行。

莲花有单瓣、复瓣、重瓣、重台。最丰富的千瓣有花瓣2000枚以上。人的思想犹如莲花,可以简单幼稚,也能复杂天真。读书让中年人的思想花瓣鳞次栉比,灿烂开放,以至于“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怎样看待缺点?如何追求完美?”年轻人问。

“我有许多缺点,但已经决定不去改变”,我回答,“完美,那是一个多么无聊的境地啊!”

不读书,怎能如此坚定地特立独行而不招妒恨?!

读书是为了思考自己的生命。旅行则是去欣赏他人的生活。中年人,少了幼子的羁绊,可以自在巡游异族他乡的栖息之所,体会别人的生活之美。旅行不必远涉重洋,拐角之处便有风景。看纤夫过河滩,听货郎卖鸡蛋,啜着咖啡窥洋人谈情说爱。斗兽场里保留的峥嵘岁月、卢浮宫墙上挂着的浮华人生,何须远求,周边百里一定有缩影。有一份闲心,十步之内必有生动之美。

咖啡过滤一次,成渣。中国红茶,洗过一次,味道才萌发。三十岁之前的辛苦都是为了准备“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的阶段性自由。对中国人而言,中年才是美好生活的开始!不信,你去听七合板乐队老歌手杨乐的《音乐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