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复旦EMBA学长游学历程: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首页 > 资讯 > 复旦EMBA学长游学历程: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正文
复旦EMBA学长游学历程: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时间: 2024-03-06 18:18:04
来源:
浏览量: 312
作为古老帝国,英国与中国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却又抓住时代的机遇率先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当复旦EMBA的同学们来到英国游学时,他们获得的启发和感受是双重的:既醉心于传统文明的优雅,又感叹于现代社会的高效与秩序。而这些也正是他们渴望带回中国、带回自己企业的重要财富。

关于上课:有差异,才有触动

在伦敦商学院的第一堂课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老师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我们解决一个课题:如果我们乘私人游艇到太平洋出海时遇到火灾,应该对15件物品进行取舍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完全没有经验的我们,只能按照常理逻辑进行推理分析和筛选。我发现,我总觉得自己的选择一定是完美的,而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不同选择总有抵触,想千方百计地说服他人。答案揭晓,原来自己的选择完全偏差!反倒是小组讨论时被大多数组员否定的观点得分最高!这个案例深深触动了我,它提醒我要认真反思以往工作中的行事方法,不应十分狭隘地仅凭自己的过往经验武断,因为这样很有可能误导自己。

除此之外,牛津大学商学院金李教授的讲课相当精彩。其中谈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在企业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中互相竞争的案例,期间各种跌宕起伏的片段,令我深感企业发展的不易和艰辛。如何想,如何做,处处体现了领头人的风范。作为一个企业带路人的责任之重大,每一步都攸关企业的将来,所以每走一步都须深思熟虑,注重战略也要重视细节。

王蓓琳,2011复旦-台大班

上海王蓓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总经理

相比国内的EMBA课程,国外商学院更注重学术交流探讨,但不同国家之间仍存在差异。美国的EMBA课程偏重于创新性经验性,英国则偏重于理论化。2014年上半年复旦EMBA的英国游学安排了伦敦商学院课程、剑桥课程和牛津大学课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剑桥大学的一堂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这堂课其实是基于一项研究,研究者通过一对一访谈的形式采访了诸多西方人,了解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这项研究的结论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是冷酷无情的,对中国人的人性深度怀疑。”这个结论让我感触颇深:如果这个结论有意义,那将对中国企业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弱势文化的中国人更应该相信李嘉诚的哲学:超越自我,追求无我。我们现在赢得尊重比什么都重要。

吕威龙,2008春1班

上海华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关于参访:世界级品牌的启示

在这次英国游学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还参观了丘吉尔庄园。庄园巨大的拱门之外,是一片开阔的碧绿草坪和一方无限高远的湛蓝天空。草坡起伏着向两边延伸,中间一条宽阔整洁的甬道,通向前面的金色宫殿。丘吉尔庄园建于1705年,当时安妮女王将牛津附近数百公顷的皇家猎场赐予了马尔伯罗一世公爵约翰·丘吉尔,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诞生于此。这个充满田园气息的庄园以一种无比生动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英国的庄园文化。

丘吉尔庄园非常壮观,非常宏伟,但是他里面的教堂没有那么庄重严肃、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我自己在闲暇之余喜欢去教堂,但不喜欢国内教堂吵吵嚷嚷的氛围:教堂里需要安静,那是因为神和灵魂都需要安宁。如果一个人不能让神和灵魂安宁,那么他就是一个不肯安宁的人;他若不肯安宁,那就可能做出违反规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