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长江MBA施聪:战略官最关键的一公里,是弥合认知差异
首页 > 资讯 > 长江MBA施聪:战略官最关键的一公里,是弥合认知差异> 正文
长江MBA施聪:战略官最关键的一公里,是弥合认知差异
时间: 2023-12-11 14:38:44
来源: 长江商学院mba
浏览量: 417

战略官的工作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输出洞察与预判,为CEO们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是战略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想要战略真正发挥作用,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施聪(长江MBA2014级)就是一位已有10年战略官经验,并领悟出了不一样战略哲学的人。本期采访时,她正担任京东健康战略负责人,此前在中粮、蒙牛集团历任战略与投资管理岗。


施聪说:“做战略看似是解决问题的层面多一些,但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对组织和人的理解。”当“顶层设计”完成之后,每个做战略的人都需要投身到一线当中去。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然后再回到战略层,才能去解决企业更核心和更底层的问题。施聪形容这是一个“入世与出世”的过程


毕业很多年后,施聪再回头看,对长江印象最深的点就是“思想的包容性”与“同学的多样性”。“在MBA,没有人会给你一个固定的思维框架,反而是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你成为想成为的样子。真的是把同学的需求放在前面,而不是简单地以成就论英雄。”


随着20周年的到来,作为长江人,施聪也充满期待。“我希望未来MBA项目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去碰撞更多的可能性,敢于试错,在绽放中度过‘青年时代’!



做好企业战略,

要先出世再入世

01


MBA 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很特殊,是我的一个转折期,我读MBA的时候是30岁,当时正处于一个暂停线。因为前面整个20岁的职场和工作太疲惫了,不停地在向外掏东西。当我到长江才找到不停吸收东西这样的一个感觉,我觉得她让我的生活和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长江前,施聪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主要在新加坡和美国。


“如果不是选择回国,如果不是选择长江,我可能生活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的职业转型也不会那么成功。”


如今,施聪拥有10多年战略咨询和管理经验,从京东集团战略部总监、到零售市场营销与商业化中心、再到京东健康战略负责人。


作为长江MBA2014级校友,毕业之后,施聪便开始在国内的企业中大展拳脚。在蒙牛担任两年战略官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快速转型期。后来,施聪被中粮看中,先主管食品消费板块运营后来转去主管投资。之后,她又从长江廖建文教授的手中拿到京东的offer,加入京东集团战略部核心工作组。


我加入京东集团战略部的契机是廖建文教授要在京东搭建整体的战略管理体系和集团治理模式。当‘顶层设计’完成之后,那最重要的一环就变成了战略执行和运维的过程。而每个做战略的人都需要投身到实践当中去。因为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不断调试和调整才能帮助企业战略真正落地。


施聪进入京东2年后便主动申请转岗到零售市场与商业中心战综,希望在更加接近市场实际操作的环境中,继续深化和精炼自己的策略实施技巧。在那里,施聪协助解决了“部门战略”设计和布局问题,成功将流量和用户商业化的底层逻辑打通,建立起一套获取、转化、商业化流量和用户的方法。


从战略部门到业务部门的转换过程,也让她意识到“战略规划”是宏观层面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实践过程中无法解决的,所以需要再回到战略层,才能去解决更核心和更底层的问题。施聪形容这是一个“入世出世”的过程


而今,施聪再次华丽转身,担任京东健康战略的负责人,专注从事医疗健康类业务。


据京东健康发布的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京东健康是京东如今市值最高的子集团,目前已经实现业内布局最广、最完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布局,产品及服务可覆盖药品全产业链、医疗全流程、健康全场景、用户全生命周期。


企业战略是企业长久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京东健康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做好战略布局对于其成功运营至关重要。“做战略的人需要跟在CEO身边,是每天处在很复杂环境中的一个职业。如果没有在长江的缓冲期,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我觉得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弥合认知差异,

是战略官最关键的一公里

02


身为战略官,拥有超卓的逻辑分析能力、精练的总结能力,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施聪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作为京东健康战略的负责人,施聪介绍道她的日常工作分为三块,“第一块是战略规划,相当于要解决你在哪,你要去哪的问题,把整体蓝图画好了,大家达成共识以后,就进入了第二块工作,也就是从战略规划到战略实施之间的战略拆解过程,要说清楚大目标分解下来的小目标。最后一部分就是战略的追踪和复盘,也就是有没有按照战略蓝图和拆解的整体路径来实施,实施的过程当中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做战略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思考体系,施聪也不例外:


我觉得随着年龄的成长看问题会不一样,我原来看的东西还是会偏解决问题的层面多一点,但现在觉得最核心和关键的其实是对人的理解。


“在不同的阶段,站在不同的高度,做战略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样的。”施聪指出,“刚进入战略咨询行业的时候,需要的是基本的能力,包括快速理解问题、研究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当你成熟一些后,或者成为战略部门的管理者后,你需要的是能够提炼或者总结出方法论,支持你体系化地解决问题。”


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再总结出一般性原则,这套方法论几乎是战略官的通识。而在施聪的哲学思考体系中,做好战略还有最后一公里——战略认知


战略真正地能够应用于组织,并且能够起到效用的时候,它的核心关键是战略认知。要让战略发挥作用,你必须让大家成为你认知的信徒,也就是影响力。


目前,除了战略层面的管理,施聪还负责整个京东健康的组织绩效。“认知支配行动。支配战略认知这关键的一环,是对于人的洞察和对于人性的理解。”“将战略认知和人的动力结合在一起,这是我现在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包容,

不以成就论英雄

03


谈到长江印象,施聪认为是包容、专业和无限可能性。


选择长江商学院,施聪起初的考量是师资:


“即使是海外国际院校,也不可能把全世界最优秀的教授集中在一起,实现每一个学科的教授都是最顶尖的,但是长江可以做到这一点。”


其中,令施聪印象深刻的是会计学教授刘劲教授。


“我记得刘教授的会计学课程讲出来的东西特别有美感,他很像一个哲学家。这门课为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学会了会计这门语言,没有任何上市公司可以再跟你撒谎,因为在做战略的过程当中,最关键的是对于本质的判断,不然的话就很容易被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带走。”


毕业很多年后,施聪再回头看,更深刻认识到读书对于人的影响,其并不仅在于知识或者技术层面上的东西,更是一所学校浸染到你身上的思考方式,人文关怀,以及学校特有的气质。这些都源于长江的包容和无限可能性


对比其他的商学院,施聪觉得长江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对成功定义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她真的是把人希望成为的样子和需求放在前面,而不是简单地以成就论英雄。”“MBA教授给予你的包容,给予你的鼓励,让你勇于去探索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在这个可能性当中去坚持自己世界观的底气。”


在长江,没有人会给你一个固定的思维框架,说你必须得这个样子,反而是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但前提是你得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以长江真的是给我海纳百川的感觉。


毕业之后,施聪也经常回到学校,“我每次在事业上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或者需要一些帮助的时候,我就会联系长江老师或者是长江的同学。每次接触长江,我都会觉得有新的能量注入。”


施聪也经常作为校友,和师弟师妹们分享职场经验。进入大公司历练是实现职场能力跃升的重要渠道,对于想进入大公司的学弟学妹们,施聪给出意见。


第一:扎实的基础技能,这需要日复一日地在重复性工作中累积起来,这是要走专业路线或职业路线都无法逾越的。第二:职业选择的坚定,不要因为工作岗位的调动而打退堂鼓,或者因为创业的诱惑而左右动摇。第三:广泛的阅读,在快时代,大家都希望快速获取已经成型、有结论的东西。但缺少了自我萃取和自我沉淀的过程,就无法获取内在的思维能力。


今年是长江MBA的20周年了,也转眼进入到了一个青年的阶段。作为长江人,施聪充满美好的祝愿。“期待未来MBA项目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去碰撞更多的可能性,敢于试错,在绽放中度过‘青年时代’!”


END

福利送上: 领取最新MBA笔试+面试真题+管综 / 英语(二)近十年真题的同学+ 助手WX:byh13011013169

也可以自己直接做个背景评估:

http://byhmba1002.mikecrm.com/enlY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