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技术垄断’,其他国家掌握了这门技术,中国企业同样有机会掌握。”投身半导体行业创业八年的田兴银充满信心。 长江MBA2007级校友田兴银是东莞普莱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普莱信”)董事长兼创始人。普莱信专注于半导体后端封装产业,六年磨一剑,实现了芯片封装设备的国产自研,打破了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在IC封装和Mini LED/Micro LED巨量转移技术领域直面国际巨头。 打破壁垒, 不断切换身份 01
“这几年半导体行业很火热,很多企业也借此机会成功上市,但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变化,让这个行业发展不再像过往般高速向上,未来甚至有可能是急速下滑的态势,如何在这种趋势中保全企业,这是很考验智慧的。”
“2016年以前,中国国内几乎没有资本选择进入半导体领域,中国的芯片制造企业相对国外企业没有任何成本优势,主要的制造链条都在海外。”
“
我毕竟是技术出身,我想做一点事情,改变国内的现状。
”
投身国产半导体浪潮:
不急于求成,不吝啬股份
02
IC封装会用到减薄机、划片机、固晶机、焊线机等设备,而固晶机等核心设备和技术长期只掌握在ASM Pacific、日本Disco等企业手中。
普莱信要打破这种垄断,需要解决两件事情:
一是掌握封装工艺。半导体行业相对封闭,起初中国企业普遍对工艺不熟悉,好在普莱信的管理团队此前都有在海外头部企业做机械设计、软件、工艺系统的经验,又自己培养了一批人才,基本解决了不熟悉工艺的问题。此外,中国的封装产能居全球首位,只是设备都是进口的,相较海外企业,普莱信的优势是离客户近,更清楚客户的需求,可以通过跟本土客户交流,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并提升工艺。
二是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高端直线电机和直线电机连接驱动是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核心部件,但2016年之前,中国其实没有自产直线电机的能力。普莱信一开始做半导体设备时,找过国外的供应商,但价格高昂,于是就组建团队专门设计直线电机和直线电机连接驱动,从核心部件开始全部自己生产。
“一开始的整机可以说是堆出来的,我们买了很多优质的进口零部件,先把整机堆出来,再一个一个地啃核心部件,用自研零部件替换进口零部件。”田兴银说。而在这个过程中,普莱信的零部件自产率不断提高,设备成本也大幅降低。
从设计模型到最终量产,普莱信耗费了几年时间,而这几年也是国产半导体行业飞速发展的几年,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数量日渐增加。如今普莱信已在IC封装和Mini LED/Micro LED巨量转移技术领域成为国内的领军者,被评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田兴银说,自己是在和团队、客户、供应商一起成长。“我在公司的占股很少,很多 股份都通过持股平台分给大家了,这是我的理想,我不想做成一个家族企业,大家能 够共享成长很重要”。
“我在公司的占股很少,很多股份都通过持股平台分给大家了,这是我的理想,我不想做成一个家族企业,大家能够共享成长很重要”。
如今,普莱信已完成B轮融资,先后获得鼎晖投资、云启资本、蓝图创投、元和厚望等企业投资。
从自主研发到与国际巨头竞争,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显现
03
最近两年,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下行期,高端装备的市场需求减少,对于生产高端装备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普莱信正在加快对于新行业、新技术的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
由于坚持自主研发,以及国内的芯片产业链慢慢完善,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增多。核心部件供应商增多,让普莱信的生产效率逐渐提升,在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逐步体现,得以和国外的一线品牌竞争。
“在IC封装和Mini LED/Micro LED巨量转移技术领域,我们的研发已经很完善,Mini LED/Micro LED是未来显示行业的王者,要实现量产,最大的瓶颈就在于巨量转移技术上,我们是全球唯二能提供巨量转移设备的企业。”
如今中国已经具备庞大的芯片封装产能,田兴银的目光更多聚焦在产能不足的海外市场,比如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相比提供同类设备的欧美厂商,普莱信有巨大的价格优势,而且技术也很受海外客户的认可。
“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一年的产值大概200亿元。” 田兴银说。
在田兴银看来,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步显现。中国有庞大的工程师红利,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人群越来越多,高精尖研发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很多国家的研发能力不及我们,而欧美的成本是下不来的”。
另外还有供应链的发展。中国现在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机械加工到各种零部件的生产越来越齐全,成本逐渐降低,在价格上赢得了比欧洲、东南亚企业更大的竞争力。
关于“中国芯”,在田兴银看来,中国芯片设计人才不少,芯片设计能力不差,甚至在数字芯片设计方面比较领先,难题是在制造环节——芯片制造需要用到很多种高端设备,尤其是光刻机、蚀刻机这一类设备,需要在技术上做突破。
田兴银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但骨子里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创业者,而普莱信不会是他的最后一次创业。
“
如果有一天公司发展的足够成熟,或许我会离开,我还记得自己读书时候的理想,我想做一些真正改变中国的制造业、改变中国科技领域的一些事情。
”
END
福利送上: 领取最新MBA笔试+面试真题+管综 / 英语(二)近十年真题的同学+ 助手WX:byh13011013169
也可以自己直接做个背景评估:
http://byhmba1002.mikecrm.com/enlY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