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备考2024项目|美国大选之后,中美关系会有怎样的变化?
首页 > 资讯 > 备考2024项目|美国大选之后,中美关系会有怎样的变化?> 正文
备考2024项目|美国大选之后,中美关系会有怎样的变化?
时间: 2022-12-26 21:58:32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814

当地时间7日,美联社等媒体报道称,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副总统拜登拿到290张选举人团票,赢得大选,将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然而现任总统特朗普始终不承认选举结果,他的团队发誓不会放弃,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起诉选票中的欺诈行为,并最终让选票重新计票。


按照美国法律,正式公布2020年选举结果要到明年1月才会最终确定。


11月5日,当美国大选陷入胶着之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在“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就《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走向》发表演讲,对美国大选的结果及其后的中美关系走向进行预测。以下是根据讲座整理的主要内容。

 

沈逸:美国大选之后,中美关系会有怎样的变化?

- 沈 逸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外交、网络舆情等。

 

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最近发生了两件事。美国选举很抢眼,中国最近在发生什么事?大家都关注比较有刺激性的事,但有的时候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不一定很引人注意。今天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事情其实是进博会。

 

进博会的开幕,说明全世界只有中国经济恢复正常了。新冠病毒还在许多国家大肆蔓延,这些国家的经济没有办法进入全速运转状态,甚至没有办法进入到正速增长状态。而中国要启动十四五规划了。当其他国家在原地踏步甚至向后退的时候,只有中国可以以正常速度,或者是正常速度的70%-80%在向前走。

 

各位,这两年时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国际体系的力量对比会以一种事先没有任何一个人预料的速度,极速向前发展。今年到年底我们名义GDP会达到美国名义GDP的75%。上一次美国为什么会启动对我们的打压?是因为我们的GDP达到他60%。这对于国际体系来说意味着什么?

 

今年上海进博会增加了3万平方米的展位,有人把未来3届进博会的展位都预定下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循环,我们的市场成为世界的大市场。这是历史的机遇,就像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所处的位置一样,全球战火遍布,就他那没事,然后成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现在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全人类的兵工厂,在人类抗击新冠疫情的战争中,我们是全人类战胜新冠病毒最后的希望。

 

美国大选仍将持续胶着

根据此前的民调,拜登应该取得一场碾压式的胜利,但实际情况是双方是接近于势均力敌的惨烈厮杀。为什么民调在2016年出现了偏差以后再度出现偏差?民调的方法、制定这些方法的人,这些人所持有的知识,已经结构性地偏离了美国社会的常识,所以他做出来的东西极其精致、极其科学、极其漂亮,但是是错的。这就是问题。

 

为什么我们需要去认识和理解这样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认知结构中,美国那边的东西是先进的,是要去学习的,至少有一段时间是这样。如果你现在还是这样想,那就要想清楚,美国现在这种状态是先进的吗?是你拼了命、冒着各种风险去学习,想要变成的状态吗?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在学习他知识的同时,避免变成他那个样子。

 

这届美国大选特别搞笑,它是第一个对信息发布进行白名单筛选的大选。谷歌、推特、face book选定了7家美国媒体,只认这7家发布的关于选举的消息,“任何人、包括候选人本人不许宣布单方面的胜利。”这是什么?这是新闻传播资质白名单制度,最早是我们搞的。当时美国人说专制、封锁、过滤、言论管制,现在学过去了,搞得还少,我们有20几家,他才7家。

 

拜登宣布胜利,特朗普要求重新计票,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


媒体是有立场的,大部分支持拜登。怎么支持的呢?一个州开了一部分选票,拜登过半,好,这州归拜登,打上深蓝色。弗吉尼亚州发了一个推,拜登拿了39%,特朗普拿了58%,结果胜选标记是打在拜登脑袋上的。有人说在这样搞有什么意义?选举当天这样搞是有意义的。如果我是投特朗普的选民,我一看这个结果,我这票投不投改变不了结果,我不投了,而事实上我是可以改变结果的。如果我是一个没有想清楚投拜登还是投特朗普的选民,我看到这个结果我会怎么投?跟胜利者站在一起,我开始去投拜登了。搞投票行为研究的人对这个问题有定量化数据研究的。搞这个东西最经典的一幕操作就是,陈水扁两颗子弹,最后一天翻盘,最后赢0.228%。

 

参议院和众议院有国会的换届选举,根据媒体原先的预测,民主党会取得全体执政,就是说总统、两院全部翻成蓝色。但目前看来共和党说不定能守住参议院,民主党在众议院也不见得那么占优势。在这种微妙态势下,对于总统选举结果会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影响。特朗普的特点是他在美国草根民众当中发动能力极强,但是他跟美国整个精英阶层,不管是共和党建制派还是民主党都整体性不对付。他现在的希望是重新计票翻盘,意味着他可以宣布自己为合法总统。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当地时间10日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政府将会顺利过渡到特朗普的第二任期,“等所有合法计票完成自然会有结果”。对此,拜登表示:他们拒绝承认我们胜选,但这不会对结果产生任何影响。


这种惨烈的厮杀,不是美国政治的反常,大家看到是美国政治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是两派或者两个人在那抢一个叫做政权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会动用你能动用的一切手段,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包了各种各样的皮,各种各样的程序,穿上衣服都不觉得自己是个野蛮人了,现在衣服一脱,发现打起架来还是很猛的。但是旁边的吃瓜群众一惊,你们这些文明国家怎么是这个样子呢?不是文明国家出了问题,而是你对于文明的理解出了问题。

 

威斯康星州拜登赢了特朗普2万票,特朗普要求重新计票。2016年威斯康星也是重新计票的。什么时候开始重新计票?11月17日。今年要双方都认可的最终结果起码要到11月31日才能出来。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美国到了1月21日总统宣誓就职典礼上会出现两个总统,并且两个人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美国总统。区别是其中一个人手上有核钥匙。发射美国核武器的开关可在特朗普手上,人家是现任三军总司令,我军权不交你能我把怎么样?

 

美国参联会主席最近做了一个罕见的表态,没有任何人问他这个问题,他站出来说,在这次总统权力移交过程中军队没有任何角色,不干政。为什么?因为拜登之前放过一句狠话,如果特朗普赖着不走,要让军队或者是特勤把他架出去,这个很吓人的,军队介入叫什么?叫政变。所以美国大选会有一个僵持状态,选举结果的最终确认面临复杂的法律流程,美国国内政治会进入一个冲突摩擦时期,司法和政治成为博弈的主战场,美国面临宪政危机的风险,呈现上升趋势。所以这场大戏不用每天跟着看,耐心一点养足精神,千万别熬夜。这是一场马拉松,不要以百米冲刺的时间点去绷。

 

如果极端情况下,明年1月21日美国出现两个总统去宣誓就职,就意味着会出现两个最高三军统帅,如果真有一部分军队向一个人效忠,另一部分向另一个人效忠,内战就会爆发,但是这种概率会很小。美国现在要拼死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历史上在1876年,选举僵局直到总统就职前两天才分出胜负,南方才做出了退让。交换条件是什么?就是南方在废除黑奴这方面的实质性倒退,双方是做了一场重大政治交易的。现在美国遇到的宪政危机,是宪政体系中的漏洞被一个极限的压力措施和一个极品的人物给测出来了。接下来怎么办?政治磋商,做交易,避免使用武力。

 

中国应该做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美国大选跟中国有什么关系?其实没什么关系,他现在没空来理你。有人说特朗普会搞对华战争,这实际上不现实。未来75天,美国大概率“内卷”,集中处理内部的事情。这段时间大家认认真真,请反复体会我们领导人最近一直在说的话,“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抓紧这段时间缩短跟美国的差距。

 

全球金融资管公司最近都发布了很多报告。10月21日,贝莱德CEO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随着新一轮疫情出现,中国债券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为什么全球资本对于投中国消费市场越来越感兴趣?蓬勃增长的中国中产阶级人群是他们感兴趣的焦点。中国共产党在搞小康,在搞扶贫,在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把中国老百姓能不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为十九大中列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期主要矛盾。全世界把这列入政纲的政府或者是政党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未来中国只要继续这个进程,对于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就是不可阻挡的。谁要跟中国打架,你不是在为难中国,你在为难全球的资本。这就是中国历史性的战略机遇窗口。

 

新冠疫情对于中国跟美国来说,都是以极限考验形式出现的战略机遇。通过这场考验的奖励是什么?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进程。中美战略博弈将会是持续性的。

 

中美之间的所有矛盾,在经济和企业层面全部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案。高通正在申请向华为出售芯片,英特尔跟AMD已经获准向华为继续出售芯片,所有跟华为5G业务无关的芯片的出口和技术管制禁令会全面取消。


但是华为在最黑暗的时候面临的命运是什么?所有人都相信他会被美国扼杀,结果他撑过去了,靠什么?靠B计划。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一直在争论,我们从美国、从世界市场上稳定获得新技术的路径是不是可靠,美国人会不会卡我们?10多年以前,任正非让华为思考一种场景,突然有一天所有美国技术和产品都无法获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华为怎么活下来?然后华为就启动B计划,把商业备货周期从6个月延长到一年。每年年终利润分红里拿钱出来,投了10年,形成了一条备胎产业链。备胎建好以后每年更新,更新好以后放在保险柜里不用。等了10年,然后在美国的压力下华为靠自己的备胎产业链撑过了两年。

 

未来中美战略博弈,在企业、产业领域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华为这样的备胎能力,说穿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根弦,你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

 

今年为什么高调地纪念抗美援朝70年?

中美之间会不会打仗?五中全会新闻发布的那天下午,国防部非常低调地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新闻是,通过军事外交渠道,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向中国澄清“十月惊奇”传言。

 

这个消息最早是日本人传出来的,后来由美国消息报道,说特朗普准备在选情不利的时候在南海制造一次冲突,用无人机炸我们的岛礁。在中方没有去问的情况下,美方主动向中方澄清这是个谣言,由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出面,这就是中美战略博弈。有人讲为了台湾、为了南海,为了遏制中国崛起,美国要和中国干一架。埃斯珀告诉你,在短期里面美国的职业军人不想跟中国的军队打架。

 

接下来中方反向发布了一条消息,中美危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视频工作会议。11月底、12月,中美海上联合人道主义搜救演练恢复。中美两军关系成为中美战略关系稳定的基础。两军之间的交流渠道极其畅通,尽管有一度看上去剑拔弩张,这就是中美关系真实的一面,它隐藏在细节中。有人说中美关系进入红色危险状态,要互相扔核弹了。不要用打电脑游戏的心态去认识和理解中美这两个真的有核武器的国家产生军事冲突的决策偏好和流程。

 

今年为什么这么高调地纪念抗美援朝70年、高调地提抗美援朝精神?要了解中国面对的国际关系到底怎么样,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看国家领导人说了什么。他说7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但是外来的侵权者将一场战争强加在我们面前,我们不想打仗的,我们想建设这个国家,但是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我们被迫只能用侵略者才能听得懂的语言跟他进行对话,把他揍疼,揍消停了,我们才赢得了建设这个国家的时间跟空间。70年以后,类似的场景又出现了,这就是我们领导人的研判。

 

什么意思?我在这好好地搞规划,好好地建设我的国家,好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复兴,你美国来找事,而且又拿武力威胁在我面前晃啊晃,还晃到我的领土上。70年前台湾问题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台湾没有统一?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杜鲁门总统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海,打不过去收不回来,拖到现在。

 

你现在还来,那我就摆出一个清晰的姿态告诉你,70年前我跟你打了一次,70年后我不介意再打一次,如果你逼我的话。这个话说得很有水准,那意思就是你逼我,我会跟你打的,但是你不逼我大家好商好量。因为我不想跟你打架。我即使把台湾弄回来也不是为了跟你打架,那是我家的地方。这是中美关系在70年之后这么高规格地纪念抗美援朝,这是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所以千万不要把他的话不当一回事。

 

大家整天关心特朗普,分点心关注一下国家领导人。自家老大整天苦口婆心跟你讲话你不听,给你画好了红线你不看,偏要往上撞,然后他出手收拾你了,你说他不守市场规则,这显然是不对的吧?

 

中美关系有一系列问题清单,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台湾。最终解决台湾问题靠什么?很多人讲民心、情感。实际解决台湾问题就两个字“实力”。最近台湾问题最重要的动向是什么?外交部发言人直接说,从来不存在什么“台湾海峡中心线”。所谓台海中线是什么?是美国给中国划定的战争边缘线,1958年金门炮战时期,当时杜勒斯推行的政策叫“战争边缘政策”,划定一条战争边缘线,过线我就揍你。为了把台湾海峡中心线画出来,他跟蒋介石谈一笔交易,叫“台澎换金马”,让蒋介石把金门和马祖的力量撤回台湾和澎湖,交换美国海空军事力量对台湾和澎湖的军事保护。当时局面很简单,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金门和马祖没有切,我们也没有打。但是台海中线就这么划出来了。

  

这次蔡英文希望以进口美国猪肉和牛肉的名义,请美国的次国务卿到台湾去,跟台湾签一个美台自由贸易协定FTA,让台湾变成一个主权实体。美国次国务卿一落地,我们19架飞机直接越过台海中线,是一个完整的攻击编队,包括对地的,对海的,空域的。第二天18架飞机越过去,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天去。这就像当初南海演习的时候,日本人刚开始抗议,我们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说,这地方就是我们可以走的国际水道,你来抗议就是我们以前走太少你不习惯,我们多来几次你习惯就好了。现在台湾那边我们隔三岔五去,不仅战斗机去、侦察机去、电子站飞机去、运输机去,无人机也去,能去的都去了。而且我们把话说得很清楚,《环球时报》发布一篇社论,如果美国人在台湾问题上再往前跨一步,我们的选择就是开始越台飞行,这是我的领空,我的空军在我的领空执行任务。

 

实力的基础是什么?一个是大家已经不太喜欢讲的概念GDP,GDP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GDP你想都不用想,老老实实给我挣GDP去。中美之间力量是要必然转移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美国把中美之间的力量转移,定义为中国的GDP总量超过美国。不好意思,超过你不是我的目标,我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我得超过你2倍到2.5倍才马马虎虎超过了一半的目标。

 

所以中国人反复跟美国人讲,我没兴趣跟你搞世界老大的争霸战,为什么?我有一大堆老百姓要养活呢,我要去忙发展,美国人不相信这个道理,他非常恐惧。美国人想想我就这点实力的时候,在世界上已经嘚瑟成什么样子了,你中国有了实力之后还不得一股脑全还给我,这不行。

 

所以双方在这个坎上过不去,过不去怎么办?总书记讲过一句话,叫中美关系管控分歧。你过不去就过不去了,我没打算跟你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分歧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地方别让它恶化。

 

所谓“内循环”,是要把中国市场做大

 

我其实是挺喜欢特朗普再做4年的,特朗普如果成功地再做4年,顺着他的思路,他就可以很成功地把自己从世界体系中隔离出去了,大家不带他玩,发现自己玩挺好。

 

各位你们看到网上所有有关中国的“内循环”,或者“双重循环”当中包含“世界跟中国隔离”潜在风险的文章,就把这个文章归为删除一类的垃圾,那个作者在故意带节奏,胡说八道。中国现在说的“内循环”为主,加上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双循环,是要把中国的市场做大。当出现像新冠疫情或者经济危机这样的情况,别的市场支撑不住的时候,中国可以成为世界最后的大市场。

 

中国要增加进口,要增加到比出口还要多的程度,进口多了出口少了怎么办?你要付钱买东西,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意思是别人买东西我付你人民币,不是付你美元,是人民币在全球的流通结算。别的国家一看美国的GDP已经被外债追平了,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把其中的5%-10%的外汇储备换成人民币资产?这就是中国的崛起。

 

另外就是全球化的生产,全球化的交换,全球化的分配和全球化的消费。这条产业链是怎么形成的?收益最大化。在你这生活我赚钱最多,上游生产的芯片必须在你这组装成东西卖出去之后上游的利润才能最大化。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看好,近一年来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都来中国成立了控股或独资公司,而且在对在案发行人进行评级。这种情况下除非中国自己不开放金融体系,否则中美金融脱钩是不现实的。

 

产业链布局可不可以改?根据彼得森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综合营商环境、高素质劳动力、国内安全、基础设施等因素,中国的优势不可替代。这就是乔布斯生前跟奥巴马著名的那场对话,“那些已经从美国失去的工作机会再也回不来了,不是靠减税跟补贴就能回来的”。

 

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加了25%的税,但是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能够阻止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也只有新冠了。现在美国新冠肆虐,25%的关税还在。特朗普这次选举前,特斯拉带了3400家企业去告他,要求返还25%的关税。特斯拉两年半前是带头支持特朗普征税的,因为他相信通过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税能赚一笔。然而两年后,特斯拉发现最赚钱的方式是让特斯拉变成中国政府新能源补贴目录中的成员,为此在上海建了几个厂,然后生产能力让特斯拉大为惊讶。

 

中国的产业能力是什么?就是前两天总书记总结的,我们的口罩产能从一天几百万个变成一天7亿个。全世界50亿人,一个月之内给你生产满,每个人几个配额,只要你能分配得出去。

 

面向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链环节,这是我们“内循环”当中的重头戏,是各国企业最不愿意迁出中国的部分。倒过去讲,现在有一些企业跑掉了,这些企业是什么?这些企业是在中国赚不到大钱的企业,走就走了。

 

中国不希望出现产业链布局的调整,但同时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我们从产业链低端环节往高端环节走,那低端环节怎么办?自然会淘汰掉,所以有一部分企业流失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们自己要跟上去,解决很多问题。高技术脱钩不可避免,因为美国和被美国以非经济手段胁迫的“盟友”会有制裁。但是在高技术上游投入的资本、利润的获得找不到中国以外的替代。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真正有趣的事情,就是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美国跟印度搞在一起,想把印度培养成一个新的中国,在制造业层面上。现在很多中国人吹印度,真的喜欢你可以去一次印度再吹,不要站在中国吹印度。你去过印度,有了实际一手的感知之后,你会打消对一切有关印度在可见的将来,以任何形式接近中国的可能。你连想法都不会有。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