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备考2024项目|构建员工幸福感,应对I时代下的“双高失灵”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备考2024项目|构建员工幸福感,应对I时代下的“双高失灵”> 正文
博雅汇MBA:备考2024项目|构建员工幸福感,应对I时代下的“双高失灵”
时间: 2022-12-22 22:14:41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650


导读:

“ 组织管理进入个性化I时代,人才是你驾驭颠覆的希望,要注重在人才方面的投资。左手幸福感,右手复原力,是敏捷和创新的商业环境中,吸引、培养和保留员工的必要选择。职业幸福感是指员工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复原力是指员工面对逆境和困难打击时,被打压后的恢复和反弹能力。打造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有三个绝招:吸引而非保留、点亮而非要求、促动而非控制。 


在后疫情阶段,激发士气、凝聚员工尤为重要。全情投入的员工是企业稳定运营的保障,孕育着创新和变革的可能。如何构建员工的幸福感和复原力?3月17日,“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邀请到资深管理培训师田强为大家出谋划策。

 

构建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应对 I 时代下的“双高失灵”

当今,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I时代,原先最早在组织里我们谈到最多的是员工的忠诚度,后来慢慢转变为敬业度,如今我们开始谈员工体验。从中可以看到管理的天平在向员工角度做偏移。

 

在雇佣市场,雇主和员工签劳动合同,谁是比较强势的一方?谁才是职场中的主导者?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是雇主,其实未必。对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而言,雇佣的天平是倾向于员工的。I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个性”在职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在很多组织里,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双高失灵”。即员工的满意度或者敬业度高,但员工的离职率仍很高。于是很多主管就纳闷,我们公司的满意度或敬业度调研是不是失灵了?照理来说,如果得分高,员工的稳定性也应该高,那为什么会出现“双高失灵”的现象呢?很多主管“调皮地”解释说,可能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而是别人更好。这显然不够具有说服力。员工体验和员工的满意其实不完全等同。也就是说我可以满意,我也可以敬业,但是要我干得好、干得久,我更看重的是日常每天的体验。而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的构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今年开局不利,有些公司招聘都暂停了。2009年我们有数据证明,整体的雇佣量是下降的,但是核心员工、关键岗位的员工是居高不下的,他的市场价值根本不会随着这经济环境不好而降低,恰恰相反是越来越高。在今天这个环境里,不要以为外面的机会少了他不会走,对能力强的员工来说机会一直都在。构建员工的幸福感跟复原力有助于解决“双高失灵”现象。

 

最近,全球顶尖领导力发展与研究机构CCL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人,是驾驭颠覆的希望》:

“2020年,送给了我们一个寒冷的、出乎意料的、令我们措手不及的开始。不管是‘天启四骑士’还是‘传说中的庚子年’,都说明这一切已经远超出了我们日常所讨论的VUCA动荡,不确定,变化,模糊的范畴。我们如大海上的一叶小帆,原以为面对的是波涛汹涌,还在努力把控方向,待浪头靠近,才看清是高达几百米,可吞噬我们的巨浪,巨浪一波接一波,我们才意识到颠覆的力量,已经来到我们面前。


……面对这些,我们如何生存下去?更贪心一点,我们如何依然保持领先?答案是:人,从未变得如此重要。2020年的趋在持续的颠覆中,企业如何更大地发挥人的优势,利用颠覆,驾驭颠覆,将原本要吞没我们的巨浪变成让我们驰骋海面、冲上更高点的助力。人,才是企业最大的希望。”


要永远记住:要注重在人才方面的投资。左手幸福感,右手复原力,是敏捷和创新的商业环境中,吸引、培养和保留员工的必要选择。在吸引、培养和保留员工上,一方面要讲科学,另一方面需要有常识。曾国藩说,凡做大事,无非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

做好整个公司的系统化建设对员工的幸福感和复原力来说非常关键。

 

“小处着手”:

关注能做的,做好能做的。特别是加强日常与员工的互动,来增加员工的幸福感,构建口碑跟体验。员工的任何离职都是拉力+推力和定力的拔河结果,如果拉力+推力大于定力就再见,如果定力大于拉力+推力,就留下。打造员工的幸福感和复原力就是定力的部分。 

  

什么叫职业幸福感?

是指员工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什么叫复原力?

是指员工面对逆境和困难打击时,被打压之后的恢复和反弹能力。我们要尽可能把员工变强大,他才有可能更好地面对打压。如今,机械型组织变成生物型组织,每一个都是盈利的细胞单元,员工必须要直接面对来自客户和市场的竞争。

具备复原力的人有这些特征:

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从问题中找机会。

勇于面对现实,有积极的态度。

价值观坚定和深信人生有意义,避免受害者心态,因为他的控制源是内在的。

在各种情况下能找到自己的支撑点。

克服困难。

从错误中学习。

 

如果幸福感降低,职业倦怠感就会上升。职业倦怠感是有报复等级的,最低就是嘴巴抱怨抱怨,最高不仅是离职,还会有报复的行为出现。员工复原力和幸福感的缺失会导致生产力的降低,还会引起员工心理生理的不适,这对组织来说是极大的消耗。

 

有一份调研问员工你最希望主管对自己用什么动词?结果显示员工票选最高的是这四个动词:1.激励;2.尊重;3.培养;4.关心。为什么?因为人有理想,因此需要激励;人有不同,因此需要尊重;人要上进,因此需要培养;人有情感,因此需要关心。这些非常符合员工幸福感的组成部分,日常管理中,上司需要注重这些。 

 

此外,SDT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有自主、胜任、归属等基本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而且这些心理需要对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内在动机是极其有帮助的。”

 

主管应该怎样构建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有5个很重要的杠杆:

01.明确的定位。

主管要问自己:公司对我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它是一份工作,还是自我实现的地方,还是一个展示地位的名片,还是纯粹的赚钱工具,还是造福社会的方式?你对公司的态度决定了员工对公司的态度。你要把这份工作至少定位成是一份要去追求的职业,把它定位成使命,就会让更多的人一起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去奋斗。


02.清晰的方向。

当员工的工作都是因为重要和紧迫才去做时,他只会关注交付,不会关注价值。如果员工每天都在忙着救火,他根本没有时间做总结跟复盘,无法思考如何创新把它做得更好。那么,员工的层次和高度怎么提升?更别提要求员工思考问题要全面系统。


03.有效的工作流程。

你给了方向后员工了解了,不等同于员工就有很好的转化场景的业务环境,有效的工作流程就是安排工作。真正的管理不仅是给方向和提要求,还要协调相关的资源和配置。

 

首先,你要让员工参与工作目标的设定,要做好两个很重要的事:

 

第一,前馈。主管应该去构建员工管理风险、预判风险的能力。比如,定好目标后,要去谈风险限制性和机会分析,要明确有哪些资源很重要。

 

第二,协调。鼓励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提前分享给最经常合作的同事。尊重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是你会提前打招呼。


04.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首先,主管要管好自己的嘴,从喜欢告知变成询问、闭嘴和倾听。有研究显示,在平时跟员工的互动中,主管说话的比例超过40%,那么你和员工的关系就会开始变差。请主管回忆一下日常你和员工沟通的比例分配,如果你跟员工说话的比例是20%-30%,且员工日常愿意跟你沟通的比例达到70%-80%,这预示着你们的关系可能非常具有建设性。

 

其次,支持性的环境就是授权,授权有三大好处:增加员工的积极性;赋予员工成长性;赋予员工应变性。打造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有三个绝招:第一,吸引而非保留。第二,点亮而非要求。第三,促动而非控制。


员工作为人,在任何时刻都是渴望被尊重、关注,渴望获得自己的幸福感;新生代人群会在个性张扬方面要求更大空间,他们渴望被重视,因此,对于员工幸福感的关注是未来企业持续长久的必然选择。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