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下午,清华大学MBA-MIT项目专场宣讲活动在清华大学舜德楼4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AB中心主任助理进行了项目特色、招生政策及申请流程的宣讲;然后由清华经管CDC中心副主任针对备受关注的职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是8名不同背景的清华校友进行了个人历程的分享。下面小雅就将全程的干货详细的分享给大家。
01项目特色、招生政策及申请流程
1.MBA-MIT项目
兼具清华品格与MIT元素的全球MBA项目面向全球招生。
由清华经管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联合推出,全球领先的课程体系,全英文课程(部分双语)。
2.新生背景
根据清华大学MIT项目最新的数据表明
2018级新生入学
平均年收入在39.5万
平均工作年限在4.6年
平均年龄在28.4岁
平均管理团队下属人数在13人左右
且本科985院校毕业占比46%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39%
海外院校占比28%
女生占比53%
相比非全日制MBA来说,考生的整体年龄比较年轻以及整体的教育背景都是非常优秀,所以在教育背景审查这一块也是比较严格的。
3.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MBA项目的师资力量也是顶级配置,一共从三个维度为大家赋能:
第一个是院内的顶级教授,谢德仁和李稻葵都是业内大佬;
第二是MIT的师资,每周都会有相应的知名教授飞到北京来为大家上课;
最后就是清华大学最为知名的顾问委员会,你可能随时都会遇到各个业内大咖为大家上课,在这一块清华做的确实比较不错,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各种接触到的资源。
4.证书计划
清华大学也推出了证书计划,其中第一种是关于领导胜任力的,这一块主要是和苏世民书院进行合作,在清华大学MBA就读完一年之后成绩合格是可以申请这个项目。
其次就是和国外顶级商学院合作的院校证书方面的合作,比如双学位项目: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巴黎高级商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还有学期交换项目,只需要花费一个学期就可以,更有短期模块游学活动,这是提供给时间不太充裕但是还想出去访学的同学。
距统计这几年中,清华联合合作院校共培养了88位具有双学位资格的同学,几乎每年只有7-9个左右,18级最新数据一共是12个人申请共有9个拿到了攻读双学位资格。
5.申请流程
在申请流程方面共分为四部分:网申、材料评审、提前面试、联考。
现在第三批次马上截止,如果来不及的可以报名第四批次,但是要注意的是(敲黑板!!)
报名第四批次的需要在联考报名填报清华才可以,也就是说你今年只能报考清华了,否则网申这一块是过不去的。
在申请材料这一块是需要提交报名表,成绩单(如果只是学士需要提供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即可,如果是硕士需要提供本科及硕士期间的成绩单。这里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去你本科院校相应单位找到原件,第二种是去你的档案的存储单位复印并加盖相应的公章)。
再就是收入证明和推荐信(推荐信建议去找可以客观评判你的人去写,如你的上级和你的客户)。
其中是GMAT成绩到达了720以及GRE达到了328确保可以获得面试资格
进入面试之后,需要携带我们的原件:身份证、成绩单、收入证明、学历学位证。
中文面试大约在25分钟左右,英文项目是先要参加中文的面试然后有一个12分钟的英文口语的测试。
清华大学经管CDC介绍
第二部分关于清华大学经管CDC介绍,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首先是服务、资源还有就业数据来进行说明CDC部门可以对大家的支持,下面节选部分给大家分享。
职业发展中心(CDC)致力于帮助MBA学生发现自身潜在职业发展前景、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成功发展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拓展学生工作机会;同时CDC运用职业指导服务和雇主资源来帮助学生求职成功。
▲ 职业测评: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帮助MBA学生挖掘内在的职业兴趣、探索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并做出职业技能方面评价,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 “一对一”职业咨询:为在职业定位、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有困惑的MBA学生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并解决其他求职困惑问题。
▲ 职业生涯与个人发展系列讲座:指导MBA学生如何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 行业介绍系列讲座:邀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与MBA学生分享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征以及潜在就业机会。
▲ 职业技能训练营:通过训练营的方式提升MBA学生的“简历及求职信撰写”、“面试技巧”、“职业礼仪”的技能,了解HR工作流程、HR面试关。
▲ 与校友面对面:邀请校友与在校MBA学生分享职业发展成功经验、人生感悟、前车之鉴等话题。
▲ 就业政策宣传与学生就业手续办理。
▲ 校园招聘:招聘信息发布、协助雇主举办校园招聘宣讲会、及雇主校园宣传活动;组织校园招聘见面会;组织企业参观及其他与就业相关的活动。
8位学子分享
第三部分就是学子备考历程的分享,想要申请清华大学G班的同学可以简单做一个参考:
第一位:14级学长本科是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之前是从事咨询行业后来转型做了投资,申请MBA院校的时候获得了清北人三所院校的预录取资格。
第二位:从事VC\PE的,曾经在国企待过几年时间,因为比较迷茫后来选择MBA作为一个转型的跳板。之前接触过区块链以及比特币,现在从事关于比特币创业的工作。
第三位:文科背景出身,现在在一家外资基金担任总监。教育背景保送北二外,后续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双学位。
第四位:TMT背景,典型的工科男,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后续通过清华大学与微软的合作,调到微软从事关于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位:国内一所C9院校毕业,现在在泰康资产基础设施及不动产中心担任高级经理,之前也是通过了清华大学MIT项目完成了职业转型。
第六位:在国企由十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因为迷茫想要提升自己就选择了清华大学国际项目,后来进入一家创业公司。
第七位:典型的学霸级,本科清华大学,后续就读清华大学MIT项目并拿到了双学位,之前是在咨询行业,之后进入了京东方负责智能与大数据中心战略企划工作。
第八位:央企出身,平安银行交通物流金融事业部战略规划中心总经理助理。
综上学员背景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有比较高的学历或者有名企的经验,所以如果大家想申请MIT项目一定要在这两个方面中最少有一个有较大的优势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