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 《米其林指南》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 《米其林指南》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 正文
博雅汇MBA: 《米其林指南》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时间: 2022-08-31 16:37:27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868


上海交大行业研究汇集各方资源,助力中国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中国优秀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推向世界。

 

1022日,《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发布。这本全球最权威的美食指南进驻中国大陆市场已来到第五个年头,然而今年无论从宣传规模还是社会关注度而言,都全然无法与往年相比。其中固然存在疫情期间餐饮市场萎靡的影响,但更多还是由于连年发布指南所带来的审美疲劳,以及《米其林指南》在中国水土不服所致。


(一)

《米其林指南》如何成长为美食评论界的权威?

20世纪初,汽车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全法国的汽车数量尚不足3000辆。当时经营自行车轮胎的米其林公司发现了这一潜在商机,选择进入尚不成熟的汽车轮胎市场。车胎需求必须伴随汽车市场而同步增长,于是米其林在1900年推出首版《米其林指南》,初衷是希望通过推荐美食鼓励游客出行,从而推动汽车市场发展。

经历百余年发展,昔日的轮胎厂副产品已然成为餐饮评论的业界标杆,启发并引导了《高尔-米尤指南》、《餐厅》、《美食与美酒》、《橄榄餐厅评论》、《黑珍珠餐厅指南》等权威餐饮评价体系的建立。餐饮指南的评价会对餐厅的客流与定价造成影响,亦是厨师业界地位的标志,还曾发生主厨因被摘星降分而自杀的悲剧。

米其林宣称从盘中的食材、准备食物的技艺水平和口味的融合、创新水平、是否物有所值、烹饪水准的一致性等五个维度出发进行评价,并对表现格外卓越者分别授予一、二、三星级的荣誉。尽管餐厅环境与服务并不被计算在内,但事实上能获得星级(尤其二、三星)的餐厅几乎无一例外定位于高端市场。

 

(二)

《米其林指南》为何在亚洲水土不服?

然而,当米其林将触手延伸至亚太地区时,却在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先后遇冷,当地餐饮业者纷纷对其评价表示不屑一顾。其中固然存在民族自尊的因素,认为从未有当地生活背景的欧洲人没资格评价底蕴深厚的亚洲美食,但更多还是米其林提出的评价维度无法适应远东饮食文化所致。

 

评价维度设置与东方饮食文化相悖

首先,中餐讲究师门传承,重视将祖传食谱完整存续流传,相对不那么重视创新能力,更不符合法餐提倡通过菜品体现个人风格的导向。其次,亚洲饮食并不追求标准化,名厨与小厨的差距恰在于将同一食谱烹调出不同境界,而这注定与烹饪水准一致性背道而驰——个人认为,提高出菜水平的稳定性确实是中餐亟需改进之处。

 

定位过于高端,脱离群众

《米其林指南》诞生于法国美食的黄金时代,当时的著名美食评论家古侬斯基将菜肴分为高级料理、布尔乔亚料理、地方料理、即兴料理,其中高级料理被视为法餐的高峰与正朔。尽管如今将触角延伸至世界各地,但米其林的血管中毕竟流淌着法国血统,在评价餐厅时无法舍弃对高级料理的推崇。最新出炉的《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中,43家星级餐厅的人均价格为944元(来源:大众点评网),注定远离大众消费市场。

米其林在欧美发展百年,已形成明确的市场定位,受众消费能力与推荐餐厅的定位是重合的。然而其进入中国的时间,却是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互联网时代,面对的是期望通过观看传媒产品寻求认同的无差异、海量用户,脱离大众市场的媒体内容注定不会获得市场好评——《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走红,正因为能唤起观众的共鸣

 

 忽视地方特色饮食

首版上海与北京的米其林指南中,获得最高三星级的分别是粤菜与台州菜,仿佛对本地饮食的蔑视与嘲弄一般。这种忽视地方特色的评判风格,令米其林在全世界都饱受诟病。不过在此必须为米其林辩解一下,众所周知的红色指南其实只是餐厅指南,米其林另有绿色的旅游指南,其中推荐的餐厅会更偏向于表现地方特色。

 

此外,餐饮评论行业在欧洲由来已久,米其林虽是最权威,却绝非唯一权威。欧陆餐饮评价体系层出不穷,地区、定位、风格、标准、受众皆各不相同,例如倡导了新烹饪运动的《高尔-米尤指南》、侧重于地方饮食的法国烹饪学院质量餐厅奖等。

 

(三)

餐饮评价的话语权,应交给权威还是大众

 

纵观如今全球较有影响力的餐饮评价体系,基本跳脱不出权威评价大众点评两大模式。而这两大模式的成型、竞争与博弈,其实都围绕着一个问题:

餐饮行业是否需要统一的评价体系?

以《米其林指南》为代表的权威评价模式,通过组织专业食评团队,实名或匿名造访餐厅,根据特定评审标准,对餐厅的多个维度开展评价,最终形成独立报告。

由于食评人兼具较高的专业素养与知名度,从而具备足够的社会公信力,能够对普通消费者产生引导作用;同时为餐厅带来客户导流或流失,甚至直接对餐饮行业发展潮流产生影响,从监控行业现状的浮标转变为引领航向的罗盘

 

权威评价模式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对全城、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餐厅作出预判与甄别,因此愿意跟从权威人士或意见领袖的引导,降低试错成本。

然而当世界进入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用户既是内容获得者也是内容提供者,于是逐渐形成由海量用户进行评价的大众点评模式,以TripAdvisorYelp及大众点评网为代表。

其中的核心逻辑,是认为餐饮评论无需门槛,人人皆有发言权。

然而,尽管科技演进推动了评价模式的转型发展,少数人掌握话语权的权威评价模式却并未消失,对业内人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甚至高于数据源自市场选择的大众点评模式。

作为中国餐饮评价的头部企业,大众点评网于2018年发布对标米其林的《黑珍珠餐厅指南》,评定中国最佳餐厅的权利依然掌握在权威人士的手中。

 

个人认为,权威评价大众点评模式的共存现状,并非行业多元化的产物,甚至在受众上亦存在较高程度的重叠。

面对难辨真伪的海量信息,消费者既需要大众点评形式的群体监督来确保基本质量,亦需要具有市场公信力的意见领袖来进行深度的筛选与背书:参照购物平台已建立了成熟的用户反馈及评价体系,但直播带货依然如火如荼。

此外,蹭热点打卡行为也是现下年轻人的社交生活方式,而此类指南恰巧为此类人群提供了一张完美的目标清单。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


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