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如何充分了解学校mba项目?
首页 > 资讯 > 如何充分了解学校MBA项目?> 正文
如何充分了解学校MBA项目?
时间: 2022-08-30 15:18:56
来源:
浏览量: 903

 重考试,轻择校,不可取

GMAC(就是GMAT考试的主办方)有一个调查,是大家选择MBA项目的时间,最后得出结论是,选择MBA的时间比选择买车的时间更长。这是美国的数据,一方面美国的车很便宜,另一方面美国的MBA产业远比中国发达,各个项目之间特色差异确实很大,而且国际化程度高,一般来说,国际学生选择MBA的时候,要经过填写报名表,参加学院的info session,跟校友大使交流,跟招办交流,参观校园(Campus tour),考GMAT等等环节,确实时间挺长的。

 

那在中国呢,因为有中国特有的管理类研究生全国联考制度在,我观察到一个趋势,就是很多人比起选学校和项目,更重视考试,毕竟考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实际上这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很多知名项目采取提前批面试制度,也就是面试成绩更加重要,如果面试取得了C线,那么全国联考只需要考过国家线即可,除非你要冲击奖学金,否则不需要太高的分数。

 

第二是目前中国的MBA项目也越来越多,特色和优势各不相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纷繁复杂的资讯当中,我们应该用最短的时间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

 

选择与自己相关的,官方和非官方信息

首先,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我都会强调一句话,就是选择在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MBA项目。这句话可以深入解读,你的能力包含学习能力、经济能力、认知能力等等,所谓最好,维度也有很多,我们今天探讨的是了解信息的渠道而不是评价标准,所以不展开。

 

接下来问题来了,我已经选择了在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项目了,结果项目有好几个,比如我只上复旦交大,结果复旦交大又各自有好几学院,每个学院又各自有好几个项目,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充分了解信息。我制作了一个象限图供大家参考。

  

这个象限图,横轴是与自己相关的程度,纵轴是消息官方程度。先说与自己相关的程度,这里引用一个信息学的概念,叫做互信息,互信息是计算语言学模型分析的常用方法,它度量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互性。

 

抛开复杂的公式不谈,通过上面这个图,举个例子:x=今天包饺子与y=今天剁肉馅,显然在已知y的情况下,发生x的概率会更大,要注意这里讨论的是相关性,不是因果性,不能说因为今天剁肉馅所以今天包饺子,而是这两个事件的相关性很大。

 

再回到我们选择学校,我们经常听到招办老师讲,我们学校历史多么悠久,资源多么丰富,校友多么优秀,这里的有一个隐含的台词是,因为我们学校很优秀,所以你也会很优秀。我们应该把这些信息做个转化,因为学校优秀,所以我优秀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跟我各方面背景都类似的校友的成功,而且是普遍成功,跟我优秀的互信息交集更大,也就是概率更大。

 

须知学院的招生宣讲会是面向所有人的,就跟春晚一样,要满足全国人民需求的最大公约数,自然与自己的相关性要弱些,建议官方招生宣讲会一定要听,这是打底的,上海地区的商学院一般在3、4月份召开全年的招生政策宣讲会。在此基础上要更多关注各类校友分享会,行业分享会等信息,越于自己的行业和职业背景相关,越应该去听。因为他们的成功,与你的陈功之间,相关性更大。此类活动,如果你会听,会留意到很多细节信息,比如这类行业背景同学在学院的占比,有没有专门的学生俱乐部,有怎样特别的资源和活动,毕业校友的分布等等信息,都很重要。

 

说到这里,再回到象限图,可以看到列出了官方和非官方信息,除了学院(招办)组织的活动,有道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特别建议各位同学要去参加MBA学生(校友)组织举办的行业类转专业研讨活动,MBA都是成年人,而且大多都是行业里做的比较不错的,有些已经是中高层领导或者公司实控人,这些人组织的行业研讨活动,质量应该还是不错的,如果你去参加了一两次,觉得层次都不太行,那我劝你确实应该三思而行。有的同学说,我可能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活动信息。我们接下来说。

 

一般来说,MBA项目都在大学的商学院、经管学院或者金融学院,所以至少你可以关注三个公众号,第一是大学的,第二是学院的,第三是项目的,这里的项目指的是可能有的学院EMBA、MBA、EE等项目是分开招生的,因此也会有不同的微信公众号。另外,MBA项目一般来说还有就业中心,有学生联合会,有校友会等等,可以直接微信里面搜一下,有没有相关的账号。最后,校友协会,在校生俱乐部,各类跟学校相关的组织也会有微信公众号,都可以去搜一下。不要忘了除了微信,还有其他新媒体账号,都可以去搜索一下,不要怕麻烦,读书是影响一辈子的事,多收集些信息很有必要。

福利送上: 领取最新MBA笔试+面试真题+管综 / 英语(二)近十年真题的同学+ 助手WX:byh13011013169

也可以自己直接做个背景评估:

http://byhmba1002.mikecrm.com/enlYODy


微信上的信息毕竟不是第一手资料,你还需要至少找五个人深入的交流一下你的MBA选择,这五个人是两位校友,两位在读校友,一位招生办老师。在金融实践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尽职调查,英文叫做due diligence,意思就是为投资并购上市等决策,而做出的一系列事前调查。如果把相关方都认真的调查到了,就是“尽职”了。否则就是不“尽职”。大家可以去查一下尽职调查的相关流程,相信对今后的重大决策中都会有帮助。我们在选择就读MBA,是不是投资,我认为是,而且是大额投资,除了房子之外的可能是金额最大的投资,上海任何一家在职MBA的学费都可以让你买一部很好的车子。

 

所以我们自己要对自己“尽职”,为什么要去找校友,第一他对你了解,第二对项目的全流程以及行业校友等各类资源了解,第三因为毕业有段时间的人职位相对较高,视野更开拓,去找他们谈有更多的收获,可以顺便把推荐信也谈谈。为什么要找在校生去谈,因为项目都是在不断发展的,现在很多课程、项目和合作在校友阶段是没有的,另外在校期间体验最深刻,你去找他他很可能把项目抱怨一通,这很正常,想想你自己读本科,是不是在读期间经常骂学校,毕业之后反倒感谢学校对自己的培养。为什么要各找两位,当然更多也可以,就是为了避免信息的偏差。最后招办老师如果能联系到,最好也可以约个电话聊聊,或者去参加小型交流会,他们经验丰富,可以给出你更个性化的建议。

 

那么说道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找不到这些人怎么办?首先,如果你身边一个校友同学都没有,可能说明你所处的行业和公司不是传统的MBA项目target人群,比如接触到的一位上海铁路局的姐姐,整个单位没有人去读MBA。办法有二,第一是社交软件里面搜一搜,就搜大学的名字,上海各大项目每年上万人读MBA,就不信你从小达到大的同学朋友里面没有人读MBA的,找到之后,就约出来喝个咖啡。第二是,你可能确实不在MBA这个圈子里面,没关系啊,读MBA一个目的就是要打开自己,去参加学院项目组之类的各类活动,活动上积极跟大家交流接触。如果能交到几个志同道合好朋友,好战友,在日后的备考过程中,一定也会助力良多。


不要过度关注社交媒体信息和考辅机构的信息

总结一下,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信息,都是很有用的,越与自己相关的,越有用。但是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就不要去关注了,这里主要说两类,第一是社交媒体信息中情绪抒发类的信息,注意,这里指的是情绪抒发的那类信息,不是认认真真像我这样码字的人留的信息。什么招生有黑幕,项目设计有问题自己被坑了之类,我的建议是,大把的学校是给钱就能上的,挑战名校就是会有不录取的概率,这恰恰是严谨性的体现,什么人都能上的学校你敢上?说项目有问题的人我劝你在现实生活中也远离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环境,读MBA只是逃离之前失败的尝试,没有交往的价值。

 

再说一下考试辅导机构老师的建议,我建议你听听就好,不要太care,很简单,他们是要求稳的,是要挣钱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考试辅导机构的老师,面对一个有30%可能性上985院校,和95%能上211院校的学生,你的最佳决策是什么?是不是我稳稳的把钱赚了就好了。开头就说了择校的原则,选择在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MBA项目,哪怕为之奋斗两年,也比随便上一个项目好。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头部学校占据大部分的资源。考试辅导机构的作用是就是工具,帮助你通过全国联考,帮助你提高面试技巧。你去问他选择那个项目,就不必了,相信自己的选择,坚定一点。

 

最后,制作了一个择校鱼骨图供参考,希望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福利送上: 领取最新MBA笔试+面试真题+管综 / 英语(二)近十年真题的同学+ 助手WX:byh13011013169

也可以自己直接做个背景评估:

http://byhmba1002.mikecrm.com/enlY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