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27日,在上海交大安泰EMBA的“百家争鸣”课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讲授了《博弈论》课程。前期,我们为大家梳理了前两部分内容“从博弈论角度看商业”、“博弈论在组织管理之中的用武之地”。今天,小E继续为大家梳理何帆老师课堂精华,聚焦“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 阅读前,先思考: 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 如何改变别人的行为? 如何制定你的博弈策略? 今天,我们课程的主题是“在不同场合下,采用不同的博弈策略”。我想先给大家提个醒:大家除了学博弈论,还要再学一下行为经济学。 为什么呢?博弈论和微观经济学在方法论层面是一以贯之的。但行为经济学相对于主流经济学来讲,基本上是在闹革命。 微观经济学研究人在约束条件下,以目标为效用函数,求效用函数的最大化。或者研究企业在约束条件下,求收益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 博弈论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别人的行为——你要既解出对你最优的解,又要解出对别人最优的解,实际是一个反应函数。 而行为经济学告诉你,人的行为根本就不是理性的,你有很多认知上的错误。 博弈论中,你和别人的行为都能算出来,但行为经济学认为不是这样。 你赚到100亿时的喜悦感,和你刚有1个亿时的喜悦感是不一样的。同样,当你亏损的时候,亏1个亿和亏了50个亿的感觉也不一样。 我们的很多认知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只是自己无法察觉。推荐大家读一下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读了之后你会知道自己可能会有哪些心理误区。 我经常和学生说,所有能够教会我们谦卑的学问都是好学问。行为经济学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博弈论有时会让你觉得比别人聪明,但行为经济学一定会让你觉得自己比想象的更傻,这样你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就会特别谨慎。 策略性行为:承诺和威胁 博弈论假设人是不会犯错的,因为人是理性的。但博弈论同样会告诉你,除了考虑自己怎么做,也要考虑如何改变别人,让他跟我一起来做。 在你公布自己的主意之前,你要先想一想别人会怎么反应。 你可能觉得给大家多发奖金是好事,但你可能没有考虑对激励机制的影响,到最后好心办了错事 我们已经经历了无数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例子,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执行的时候都会走样。 任何一个决策出台之前,一定要去考虑别人的对策,直到你能明确地把他的反应用函数写出来。 千变万化的博弈策略,归纳起来无非两种: 第一种是承诺,我告诉你我会干什么。空口无凭,可以有一套机制让你相信我。 第二种是威胁,如果你要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同样威胁也不能空口无凭。 这就涉及到了可信度问题,无论是承诺还是威胁,都要先看一看你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 策略行为的可置信度 1.语言可信,还是行动可信? 你可能会觉得行动更可信,其实通过语言的沟通、交流,很多时候也能带来信誉度,尤其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人是特别相信故事的。 2.理性可信,还是非理性可信? 这点取决于你做出的威胁是什么,有时候非理性可能是理性的伪装。 比如相声里,一个酒鬼躺在地上不起来,来了一辆自行车,他没反应;来了一辆小汽车,他没反应;来了一辆消防车,他就爬起来了。所以酒鬼到底醉没醉,一定程度是能测试出来的。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大国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小国则是非常理性的。 因为对小国来说,它的犯错空间非常的小。如果小国表现得蛮横无理,其实是经过认真计算的,该蛮横的时候就蛮横,该让步的时候就让步。一招棋走错,代价非常大,小国不敢犯致命的错误。 犯错最多的是美国,因为它的犯错空间太大。 所以很多非理性其实是理性的伪装,目的是为了增加威胁的可信度。 3.提高透明度,是否能增加可信度? 在博弈论里,并不是信息越多,优势越大。有时候一个人的无知,是上帝对他的祝福,知道得越多越痛苦。 当信息完全透明时,是不是这个世界上从此没有猜疑和算计呢?很难。 你能看到行为,不一定能看到动机。你看到了所有的信息,也未必能够判断出来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信息越多,你会越陷在信息的海洋里。 未来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确实能把所有的信息全部搜集起来,但这就能知道你要干什么,或者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吗? 所以,无法用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来增加可信度,关键在于机制设计得是否巧妙。 如何建立信任度? 1.建立信誉,除了说,还得有所表示。 只靠说话是很廉价的。以戒烟为例,为了增加信誉度,你可以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要戒烟。这样下回你再抽烟,大家会笑话你。 你还可以设立一个机制:以后谁要看见我抽烟,我奖他100块钱。 这样不仅建立了可信度,还会让你有意识地避免不要损失这100块钱,而且,建立了一种激励机制,你身边的朋友都会积极踊跃地监督你。 博弈论里有很多情况,你看起来是在做一件事情,其实你是在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 2.写下合同。 合同是为了更好地去追溯,为了明确各方责任,降低执行成本,这样可信度就能提高。 3.付出成本。 信任是要花成本建立起来的,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比如办婚礼,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金钱,请了那么多亲戚朋友,如果双方再反悔,沉默成本就会很高。 这就是用增加成本的方式在建立信用。成本付出得越多,大家越相信你。 4.切断沟通。 一旦进入沟通状态,很容易无法控制谈判的局势。 比如,有时候你与其亲自跟别人谈判,不如派下属、秘书去跟别人谈,一定程度上切断沟通。 切断沟通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倒逼、改变别人的行为。这时是把责任推给对方,让他来做选择。减少自己灵活决策的机会,反而使得自己的优势提高。把自己的手绑起来,反而获得更多的自由。 大家要善于用制度、规则来约束自己。 我当年编辑学术杂志,为了树立信誉,我们希望杂志上没有任何关系稿。那如何保证不发关系稿呢? 有一种方法是双向匿名审稿,审稿人和作者都是匿名,使大家相信不会有关系稿的存在。 另一种办法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让机器来审。 更好的办法是把发稿权放在一个人手里,这样,只要杂志上有一篇关系稿,肯定是那个人的问题。 通过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去改变了别人的行为,反而比你自己什么主动权都要,什么选择权都有,效果会更好。 5.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 韩信把桥烧了、粮烧了,只有一条路了,会因为害怕和恐惧而焕发新的动力。所以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通过减少了自己的退路,反而能提升整体士气,最终改变整个战局。 所有的策略都有反策略。兵法里还有一句:围城必缺。围城时要留一个缺口,对方想着还能逃跑,就没有斗志了。 所以,有时你给别人增加选择的机会,其实是在削弱他。你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在增加自己的能力。 6.通过团队合作,建立可信度。 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集体领导制,可以通过团队的合作,传递信任的信号。 7.通过雇佣谈判代理人。 代理人模式看起来好像信息传递得更慢,决策的自主性在降低,但其实你的迂回空间会更大。就像国家间领导人会谈,为什么要带翻译呢,就是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 通过改变支付,改变交易结果 1.杜勒斯战略 杜勒斯是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战略指的是迅速把事情推到战争的边缘,迫使敌人回到谈判桌上。 一开始就改变自己的支付,让后果超出控制,以此为要挟,来换取更多。但这一招容易出问题,就是会不知道边缘在哪里,容易失控。 2.腊肠战略 杜勒斯战略是把小的支付突然放大,腊肠战略是相反的,把大的支付切得很小。如果一下子跟别人谈很大的,别人不干,就可以尝试像切腊肠一样一点一点来。 阿拉伯有个故事:一个阿拉伯人住在帐篷里,晚上来了一匹骆驼,骆驼对阿拉伯人说,外面太冷了,我要冻死了,能不能让我把头伸进来?阿拉伯人允许了。 骆驼又说,我前面的腿特别冷,能不能让我把前面的腿放进来? 最后骆驼待在帐篷里面,阿拉伯人被挤出去了,这就是腊肠战略。 这时候的反策略是什么?当你看到有蛛丝马迹的时候,先去制定规则和策略。能不能切得再小,由这个规则来决定。 3.通过关联议题,来创造重复博弈的机会 重复博弈比一次博弈更能激励大家的合作。 通过把一个大的项目分成很多小项目,把大合同分成小合同,我们可以增加和对方建立联系的次数。 总结一下,无论是增加可信度,通过绑住自己的手获得更多的自由,或者是改变你的支付值,我们讲的都是策略,而任何一种策略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反策略。 我们要记住,策略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你的行为,改变别人的行为。 拓展阅读 2019 EMBA 新版课程体系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则站在当下的时代向前看,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愈加变幻莫测,国内市场日趋成熟和饱和,国际市场充斥着各种变革和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自我赋能,锐意创新,建立长期可持续成长的新驱动力,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及中国企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商学院教育则肩负着扎根中国管理实践,完善世界管理理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EMBA以培养创新领导力为主线,依托百年交大的厚重积淀,因应环境变化,革新课程体系。宏观经济、商业决策、管理实务、交大特色、国际课程和百家争鸣等模块,既层层推进,又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其中交大特色模块包含三大整合项目、六+:“创新+,互联网+,金融+,人文+,智能+,行业+”。同时,匠心独具地延展出体现大学多学科融合优势的“百家争鸣模块”。通过独具特色的课程,大师级的教授,为学员重构面向未来的知识图谱、商业智慧和思想维度。
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