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过完了年底的考试周,明天,EMBA联考成绩查询即将到来了!(详情请点击“2018年入学EMBA联考成绩查询及相关事项通知”) 为了在成绩查询前缓解紧张的心情,小编先请大家了解一下以下问题: 英文翻译《桃花源记》——中文怎么背来着? 65分以上即可拿奖学金——竟有如此操作? 钱学森为何与满分失之交臂——稳居第一的男神学长经历了怎样的惨痛? “有一个猎人,朝天开枪后,子弹再没有回来,求他的速度。”——1946年交大物理考试题竟如此无厘头? …… 以工科为主的上海交大素以严格要求著称,课程多、考试多、难度大,让人头痛不已。其实这是交大一贯的传统,许多功成名就已为大家的校友们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当年在交大的考试,都是心有余悸。 要是穿越到20世纪30-40年代,你能考上交大吗? >>>>神秘的考试“秘笈” 你能想象,在交大的党史校史研究室里还保留着这样两本“秘笈”吗? 《交通大学近十年数理入学试题详解(1948年出版) 请注意封面中间的文字:“谨把这本书贡献给有志投考交通大学的青年;并纪念在这次不幸遭遇中的奋斗”。当时的编辑就很懂了啊…… 看到它们,你一定和小编一样震惊了。这两本仅有的原版线装书如今已垂垂老矣,几乎一碰就要散架……数学、物理、化学,这些满满的交大入学考试题,工科高材生们快来自测一下,文科生请看到后面的英文和国文试卷! 大家感想如何?题目都有点看不明白的小编掩面泪奔去了…… >>>> “可怕的”考试回忆 ① 物理考试两道题都看不懂,全班一半0分 1946届校友章燕翼回忆:物理进去一个月就开始考试了。考试的时候,你可以看书,也可以翻你的笔记,就是不能够互相说话。这个考试很厉害,就考两个题: “有一个猎人,朝天开枪后,子弹再没有回来,求他的速度。” “一副扑克牌,放在台子上往前推,问最大的长度是多少。” 第一道题先是看不懂,后来看了半天才总算明白了一点,但不知道怎么做,因为感觉什么数据都没有。数据都没有,要我求速度,根据什么求呢?第二个题更糟,看了半天也没看懂。那个时候,多数人知道扑克,但是没玩过,玩不起。至于我则根本没见过。所以,等我把题目看懂,40分钟就差不多过去了。这些题目都是外文的,我觉得自己在中学的时候外文不算差,可这会儿看题目看了半天还不是很明白。结果考下来我得了零分,头一次就吃了个下马威。那次全班大概有一半人是零分,大家一下子吓坏了。 ②成绩竟有负分,每班后1/3者均算不及格 1930级交大校友,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张光斗回忆道:化学教师徐名材,一个月小考一次,每次答题要花二三个小时。他批卷不批正分,而批负分,减几分,以至有的同学最后得分为负数。 老交大有“三分之一不及格”的说法,虽无明文规定,确有一些教授讲师这样办,即一个班级的学生,不论其考试成绩如何,教授应按三分之一不及格批卷。因之教师总是出偏题、难题,掌握三分之一不及格的主动权;学生则专攻难题,预做教课书后面的总习题,争取跳出三分之一的圈套。教务处公布月考、期考分数时,用蓝色填写及格分数,红色填写不及格分数,总是红色一片触目惊心。 ③英文考试:翻译《桃花源记》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戴逸,1946年至1948年曾肄业于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003年4月,戴老先生在接受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人员专访时,特别提到了当年交大入学考试之难,教学管理之严。他说他考交大的考题,国文的作文题目是“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没有标点符号,如果没有一点古文基础,根本无从下手,其实应该断句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要据此写一篇文章。英文考题是翻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④流体力学=留级力学 结构力学=结棍力学 入校后的学习也非常严格,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和升留级制度的执行。即便后来成为大师、大家的校友,回忆当年交大学习紧张考试之难依然“心有余悸”。 当时学校规定每学期考试2到4门,不及格者可补考2次,补考后只要有一门主课或仍有3门副课不及格者则令其留级,最多只能留级2次;一学期有4门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补考,由校长令其退学。当年主课“流体力学”就因课程难、要求严而被学生称为“留级力学”;“结构力学”被称为“结棍力学”(上海话“结棍”是“厉害”之意)。 ⑤考试如进屠宰场,考完都道:完了!完了! 我国机车设计制造专家、交大1939届校友傅景常对当年交大入学考试依然记忆犹新,“第一场考化学,限三小时交卷。题目之多,连数都数不清,内容非常复杂。偌大的考场,坐了黑压压的满场考生,此时如有银针坠地,或许也可听到声音。收卷之后,肃静而退,秩序井然。一出考场,莫不唉声叹气:完了!完了!”三天考完物理、英语、数学和国文,已是精疲力竭,叫苦连天,自觉自讨苦吃。 过五关,斩六将,以后关还多着呢!入学后觉得功课不轻,多数老师授课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小时要讲很多内容。很多课程每学期有定期考试两次,一般都在晚上考,一考就是三小时,以避免占用白天上课时间。尤其是考物理,同学们喻为“上屠宰场”,言其难得要命。 >>>>当然,学霸无所畏惧 当然了,虽然考试很变态,也有拦不住的学霸——钱学森交大成绩单大揭秘。 1929年7月,十八岁的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当时他的成绩为:国文51分、英文80分、物理50分、化学85分、高等代数60分、解析几何70分,这个成绩名列工程学院第三。 钱学森入学成绩单 钱学森的大学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伦理学、解析几何、工业化学、第二外语德语等,他在北师大附中时都学习过了,“不过那时上海交大讲考分,80几分还不行,得90几分才算好学生。临考试几天,我就把那本不厚的英语分析化学教科书,从头一页到最后一页,连加注、书页下端的注,全部背下来。” 经过一、二年级的调整,钱学森已经能够完全适应交大的学习方式,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平均分数都超过90分。按照当时学校奖励规则,凡是学期成绩在90分以上,操行列入甲等的学生,可以享受免缴学费的奖励,开学前缴纳的学费全部予以退回。因此,从大三开始钱学森每学期都能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 金悫是教授钱学森水力学的老师,他对钱学森的印象也极为深刻。1980年,金老师将一份保存了近50年的钱学森水力学考卷通过校史研究人员陈贻芳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 钱学森水力学考卷 那场考试由金悫出题并主持,金老师在批阅考卷时发现,钱学森的试卷书写工整,清洁漂亮,连等号“=”都像是用直尺画的一样,中英文字写得秀丽端庄,解题一气呵成。 当时交大老师出考题时,总有一两道难度很大的题目,几乎没有学生能全部答对,而钱学森总能以他非凡的智慧和刻苦学习打下的扎实基础,举一反三,使难题迎刃而解,这令金悫老师颇为惊奇。这份试卷除了一题“Ns”漏写了一个“s”,6道题答得全部正确,尽管因此与满分失之交臂,但这份96分的试卷仍然意义非凡。 亲爱的同学们,看完本文,不知道你们的压力有没有小一点(或者更大了呢?)虽然现在已没有那么严格的通过率要求,但交大严谨的学风却一直延续到现在。安泰EMBA作为学习的平台,也会本着使命,带着初心,以最前沿的知识来培养每一位同学,助力学霸的诞生。预祝明天即将查到成绩的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详情请点击“2018年入学EMBA联考成绩查询及相关事项通知”)
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