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议题的绿色丝绸之路论坛在贵阳召开。贵州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和节点。如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既是贵州自己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参与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历史重任。
论坛讨论先后围绕“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与绿色增长”和“金融合作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主题进行,来自美国、新加坡、印度等世界各国的政要、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在论坛上发表了独到见解,从粮食安全、能源结构、信息产业、绿色金融、市场化、国际合作等方面作交流发言,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刘世锦将绿色经济纳入“一带一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应以绿色的观点、方法、理念推进“一带一路”,通过加强对生态资本的核算、定量评估,促进绿色发展真正“落地”。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在“一带一路”中规避风险,企业第一步应重点将政策吃透,确定自己的行业角色定位,谋定而后动,因势利导,真正抓住这次机会,取得良好收益。
周林融入“一带一路”贵州有竞争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周林:贵州大数据中心、云上贵州,这在中国已经做到规模最大,而且达到非常高的水准。贵州想得远一些、想得更开放一些,不仅服务于中国,可以服务欠发达的国家,成为他们的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
贵州有两朵云,其中一朵是天上的云,代表优越的自然生态;另外一朵云是虚拟的云,代表先进科技。贵州这两朵云,把可持续发展和高科技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贵州可与“一带一路”国家展开更多合作,走出国门。
樊胜根给环境一个喘息的机会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我们国家新的环境趋势和状况,对中国农业、食物安全等构成了非常大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我建议促进互惠互利的粮食贸易和投资,让有些不适宜生产粮食地方,生产其他优质的高附加值产品,使环境得到一个喘气的机会,另外也让全球气候的变化通过这种贸易减少。
叶向东能源转型需加大技术投入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叶向东:在“一带一路”和新常态下,能源企业怎样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在前沿能源技术开发方面加大投资、增加时间,建议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二是进一步在搭建海外项目和信息平台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鼓励能源企业联合走出去。
张玉良可持续发展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一带一路”怎么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应该综合关注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是关注企业,“一带一路”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重要的战略。其次,是关注可持续基础设施。“一带一路”项目很多,但是它的核心项目应该优先从基础设施开始。再次,是关注“一路一带”项目如何适应社会资本。
朗格 每个人都要对环境负责
印孚瑟斯中国区总裁朗格:我们什么样,宇宙就是什么样,每个人都要对环境负责。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将能效的转化实现最高效,也是追寻发展和保护平衡的关键点。印度与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实现环境技术革新,提高传统能源的效能,通过创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高效能,并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
易珉 共享和包容是关键
香港铁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易珉:共享和包容,并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才能建立共赢。真正在“一带一路”产生影响的,是区域性共享的平台,一个基础设施平台、创新模式平台、包容平台等,如果我们注重这几个方面,相信会取得成功。
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