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成功的故事有许多相似的轨迹,这其中“专注”可以算是一个核心因素。交大安泰EMBA2014秋季新生、中联物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加华就是凭着自己十四年来对于钢铁行业的专注,拓宽了钢铁出口的商机,在钢铁的世界舞台发出中国企业最强音。 激发思维,不断突破自我 “虽然平日工作也看财务报表,但是过往所接触到的更多是静态的。而在商战模拟课程中报表是动态的,且更多需要你从市场角度去分析。”即使个人能力更强的是营销,但是在“商战模拟”的团队中,为了组织架构的均衡,张加华选择了担任财务角色。他说:“不管在任何企业,团队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做出这样的安排我也尽力去完成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而言,来到交大EMBA就是来学习的,越是看清自己的不足,越有价值。这次课程对于我拓宽思路,激发新的思维模式大有裨益。” 在开学模块期间,对于学生个人潜能的激发是每时每刻的。在拓展模块的“信任背摔”项目中,张加华又一次挑战了自我。虽然知道项目是安全可靠的,但是为什么站在2米高台时仍会紧张?他分享,“这一形式简单的项目,其实是一个心理突破的过程,放空是一个很好的克服恐惧的技巧。反映到我们现实生活,就是因为杂念太多,影响了自我的判断。”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思维能否持续提升,是决定整个团队能否往下走的推动力。张加华认为,“虽然没有想到开学模块的学习强度会如此之大,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交大EMBA,也更期待未来的知识盛宴。过往我们的管理经验都是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但是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体系的掌握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走出国门,拓钢铁出口商机 2006年,看准中国钢铁行业进入产能过剩发展阶段,张加华带领最初的团队,从无到有,一步步开启了中国钢铁的出口之旅。不到十年光景,他带领的中联物产迅速成为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的标杆公司,年销售额达6亿美金,钢铁年配送量接近100万吨,在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钢铁市场中,发出中国钢铁行业最强音。 张加华认为“专业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员工在钢铁行业与国际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为了保证团队的持续进步,在企业内部他希望培养一个学习型组织。“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来到交大安泰EMBA读书的原因,我们企业也鼓励未来有更多的员工接受这样专业的教育。此外,我们内部也会在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大范围的培训,包括营销、商务、生活等各方面的教育。这不是管理员工,而是投资,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更强驱动力。” 作为生意人,张加华以“投资”的眼光看待学习。“我并不是觉得一定要在两年的时间里得到一个即刻的回报,在上课期间的一个启发、一个思路,很可能会在未来形成巨大的经济价值。” 未来,张加华希望企业突破单点对多点的发展模式,形成多点对多点的贸易形式。此外,伴随着产业升级的国情,他希望将更多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带给海外市场,让“Made in China”突破固有的形象,以一种崭新的、科技的、高品质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 专注钢铁,风雨过后见彩虹 2001年张加华大学毕业,14年间他一直专注在钢铁行业。可以说,他见证了中国钢铁行业随着经济发展,从供应缺口,到产能过剩,再到出口国外这一发展脉络。而他自己,也在专注中走向专业,在国际贸易领域,特别是钢铁产品及原材料进出口业务方面积攒了渊博的知识。 2006年对于张加华而言是一个节点,由于原来企业不愿意改变国内钢铁加工为重心的的业务模式,忽视已经显现的国内钢铁市场过剩的危机信号,他决定辞职创业,专攻海外市场。“企业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总算是风雨之后见到了彩虹,证明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说。 这期间,张加华对于市场的超强判断与对公司的管理能力也得到充分彰显。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公司在他的管理下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更加茁壮地飞速发展,在中东、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代表处,真正走出中国,走向世界。随着企业国际化的程度加深,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进行团队管理,这也是他希望在课堂上向教授,向有相似经历同学学习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