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读名校MBA是打开未来之门的绝佳路径。需求决定价值,因此国内MBA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形成激烈的红海。但有一个人却不仅可以在海中痛快的游泳,而且玩得气定神闲,顺风顺水。他就是博雅汇MBA创始人徐彦超。
2012年创业至今,徐彦超最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就是博雅汇团队中聚集了30多位北大、清华MBA的高材生,这是一般MBA培训机构没有的优势资源。此外,徐彦超首创了MBA申请的“1V1”差异化、定制化辅导模式,2017年还推出了国内第一款针对名校MBA申请的公益APP-“博雅汇MBA”,所有这一切,都透着前瞻和专业。
在公众场合,徐彦超喜欢穿衬衣西裤。这次采访也不例外。他高大微胖,脸上始终挂着真诚的微笑,鼻梁上再架一副金丝眼镜,语气温和逻辑清晰,一眼看去像和蔼的大学老师。然而谈起苦心经营的博雅汇,他却并不认为团队中的精英教师是核心竞争力。
他还表示,自己引以为豪的,不是很多人通过博雅汇考上了MBA,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不是他带给大家的最重要价值:“我更希望通过分享经验和思考,帮助大家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在MBA期间虚度年华。”可以看出,徐彦超是想传递价值,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理念,才是他要的核心竞争力。
人生的第一桶金
企业文化被认为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时光倒流到9年前,那时的徐彦超根本没有那么多想法。跟很多大学生一样,他的大学前两三年也是浑浑噩噩度过,直到大四才猛醒,时不我待,机会不会再来一次。本科毕业后第二年,他深思熟虑后报考了北大MBA,成了MBA班里最小的学生。“算一个缓冲,既可以提升自己,也可以做想做的事情。”缓冲什么呢?用他的话来说想创业,但是创业势必面临职业转折,很难回到原来的平台,MBA是充电,更是提高。
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因为备考MBA,创业机遇却提前到来了。2011年MBA改革,提前面试取代了笔试,徐彦超面试获得了高分。欣喜之余他发现更多的人对面试很迷茫,一个念头电光石火闪过,面试MBA培训的创业想法诞生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徐彦超兴冲冲地联合几个同学做起MBA培训,但很长一段时间入不敷出,加上有竞争对手掣肘,当初的合伙人一个个先后离去。在他即将入学时,更有人讲“干这个可能连学都入不了”,徐彦超不相信,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如果商学院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行为,那他也没必要读商学院。当然,事实证明入学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不久以后,徐彦超就发现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孤零零地坚持了。
徐彦超有股子狠劲,认定了的事情,无论如何要坚持到底,弄出个结果。天道酬勤天遂人愿,入学第二年,他不仅赚回了自己交的所有学费,还有了20多万的流动资金,算得上人生的第一桶金。回忆起这段往事,徐彦超只说了一句话:“不是运气好,而是真的有需求。”
帮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是的,真的有需求,而且需求还不小。徐彦超小时候曾经有过科学家的梦想,长大后发现梦想其实是现实中一个个小梦想累积而成的,比方说大学毕业读MBA,就是很多莘莘学子人生中一个小梦想,但因为主客观原因,要实现这个小梦想并不容易。尤其2011年以后北大清华等名校推行MBA面试,给不少人带来新的难题。“我的梦想就是帮更多的人实现梦想。”这句话可以说概括了博雅汇的理念精髓,也是博雅汇的核心文化理念。
由这个理念生发开来,徐彦超的博雅汇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竞争力。集商学院老师、名校学长、备考专家于一体的在线教育“筑梦”平台,这符合徐彦超的初衷。如今这个初衷已经完成生根发芽阶段,进入高速增长期。博雅汇专注于MBA申请定制化咨询,凭借名校商学院面试官组成的师资队伍,教学特点鲜明,辅导直击要点,高度把握学生特质,对面试问题点把握准确,对考生短板提升很大。博雅汇在金融及IT领域尤其经验丰富,通过规划定制面试及通关方案,连续六年创行业顶尖高通过率,累计为超过12000名考生提供了MBA考前咨询,学员通过率超92%,面试通过率超90%,成功率在业内处于领先。
定制化量身塑造
什么叫定制化量身塑造?就是博雅汇首创的MBA申请“1V1”差异化、定制化辅导模式。在徐彦超看来,每个MBA备考生都有各自特点和需求,不能教学一刀切,因此博雅汇的所有服务都以1对1为主,这也对老师的能力、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博雅汇的每一位老师都培养过近百的北大清华MBA考生,作为行业佼佼者,经验和能力不是问题,但他仍然要求每个老师沉下心来,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商业模式,要从产业到行业,再到职业各个不同层面来帮助学生拓宽格局和事业,要引导考生梳理思想,对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做更合理规划。仅就这一点,一般的培训机构已经无法望博雅汇项背。
在个性化定制服务上,徐彦超是不遗余力的。为了达到深度量身定制,2017年博雅汇甚至花费二十万,研发和推出国内第一款针对名校MBA申请的公益APP平台——” 博雅汇MBA”,这款APP能够连接上下级校友、学校导师、招办老师、行业专家资源,形成实时的开放共享、共同创造的互动平台,对于考生帮助极大。“完全公益,不需要付费,全心全意为考生服务,博雅汇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极致!”徐彦超说着,眼眸里闪着光芒。
“野心勃勃”的想法
“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讲,你说老师是博雅汇的核心竞争力也不为过。”话题回到开头,徐彦超一笑。但徐彦超的志向不仅于此。2018年是博雅汇创立的第七个年头,MBA培训已达到数百万体量,走到这个阶段,一些“野心勃勃”的想法又产生了。目前博雅汇的业务继续深入延展,已经拓展到了职业规划、企业咨询等方向。
“这是我的新方向吧,但核心仍然是教育领域。”雄心壮志的他,想让博雅汇在教育领域精耕细作,再用一个五年,变成行业知名企业。“比如新东方这样百亿市值的公司,单独做百亿不容易,那么拆成两部分呢,两个伍拾亿?”把一百亿拆成两块来运作,意味着每一块难度相对降低,但总量还是一百亿。于是徐彦超又拓展来另一个方向,成立“考哪儿”,为高三的优秀学子提供一个出国渠道,对接国外名校合作。
徐彦超表示,“考哪儿”这一块业务相比MBA培训虽然服务内容不同,但定位都是中高端,服务也必须是中高端。对于如何对接国外名校,如何长袖善舞整合资源,徐彦超认为万变不离其宗,立足点还是量身定制,就像博雅汇的MBA培训业务,发展至今已与全国超过32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无论学校政策解读、招生思路分析还是个人形象塑造都积累了大量经验,而全真实战模拟又让服务进一步升华,配合很有特色的移动端线上线下同步沟通实时服务,为考生顺利通过名校MBA申做足了功课。
“创业的念头早就有,但没想到是做教育。”时至今日,徐彦超回忆起往事依旧感慨万端。当初读北大光华MBA,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业,这些年一路走来,徐彦超对于创业的认识愈加深刻。“创业是一种修行,”他陷入回忆。今天的成就并不容易,当其他人都放弃时,他选择了坚持;当第一桶金翩然而至时,他想到的是扩大规模;当MBA培训业务如日中天时,他想到的是拓展新方向。“其实每一步都很艰难,都在挑战自己的智慧、经验、人品和定力。”在创办博雅汇的过程中,徐彦超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入认识,更对人性、情感有了深入理解,于他而言,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