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面试结束了,新的学习生活也开始了,虽然过去的一幕幕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但毕竟面试已经结束,所以应朋友之邀,将当时的面试情况描述出来,如实记录当时自己的考虑和经历,供大家参考。
我是3月初查到成绩,208分,绝对不高,虽然单科都超过65,但工龄较短,只有4年(后来得知,是我班最小的,在全校排倒数第三)。无论怎样,梦中的清华终于向我招手工,绝不能就此放过.于是开始对有所担心的面试全力准备。
早在报考的时候,因为可以报考多所学校,所以报考的时候可以基本不考虑各个学柱的最后录取分数,可以各个档次的学校都选择一所报名(到时候根据自己对成绩的估计去参加一个学校的考试就可以了)。当时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第一档次的学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中进行选择。考虑了很多的因素,这里单单谈谈当时考虑的面试成功可能性这个因素。
一直有传言,清华大学更加注重工龄,而北京大学支加注重活力。当时没有权威的说法,只是自己暗自揣测清华大学录取结果显示平均工龄长的—种可能的原因是学枝认为工龄长的人工作经验丰富,所以偏爱工龄长的报考者。二则可能学技注重考生的管理经验,录取结果体现了更多的管理经验,而这个人群在长工龄的报考者中相对集中,所以被录取者的平均工龄和年龄都偏高。
而自己只有4年工作经验,管理经验才1年,正是因为这样的顾虑,所以作为一个工科大学毕业的学生,尽管和很多朋友一样仰慕清华大学,但是始终不敢下决心报考清华大学。后来一个原因让我下定决心,那就是记得当时自己看到清华去年的录取结果比例分析,然后对照一下博雅汇辅导班中的同学名录,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发现两个样本的年龄、工龄分布非常相似,考虑到清华大学选择培养MBA学生,不会只需要一个特点的学生,年轻活力同样可能是学校需要的一个因子,然后又自以为在辅导班的年轻人当中,自己素质不是特别差,这才下定决心报考。
说了那么多,不只是想说自己报考的经历,还想表明对面试存在很多的担忧。担忧之后就开始准备。主要有3方面,当然因为考试完了以后是过年,有大块的时间。即使没有面试这些准备也是很值得一做的事情。
1.就是由于备考,脱离了环境一段时间,所以短期内要补充各种信息充实自己,不要给考官留下脱离了社会,只是一个死读书的人的印像。而且即使是不参加面试,长时间的脱离社会也会让自己的敏锐性生有所下降,对工作也不利。
2.看了很多与商业和自身发展联系很紧密的书籍,比如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吴晓波的《大败局》以及难度不高的经济学类的书籍等,都是补充自己非常好的书籍。
3.趁时间充分,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职业计划,考上了怎样,没有考上又怎样?也为自己在新的一年定下一个目标和计划,并考虑一下如何将短短1年的目标、计划和自己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总结自己过去的时间,有的就只总结1年,有的会总结5年。甚至自记事起开始总结也不过分,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选择,回忆一下当时情景和选择理由。如果愿意,同样可以想想白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人之间的关系,发现自己被认可的品质和总有人建议自己改变的个性。这些问题都是在面试的时候考官非常愿意和考生探讨的问题。
下面谈谈当时面试面临的情况:
去年面试和体检集中安排在两天举行,每个考生要做3件事情:体验、中文面试、英文面试(面试IMBA是通过这一步面试后根据英语成绩等条件的加试,IMBA面试不影响录取结果,只影响是否进IMBA的培养计划)。每个人都安排在两天中的一天完成所有的3个任务。这3件事情中体检是必备条件,英文面试由全校统—安排,外语系组织面试,问题不会很大,同体检一样合格是必备条件,但是如果联考中英语成绩不高的考生可以通过高分口语面试获取IMBA的面试资格。重中之重是中文面试,也是淘汰的主要依据(体检和英语面试几乎不会淘汰人)。
中文面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个人面试。3个老师(由经管学院老师和外聘的职业经理人组成)面试一个学生大概15分钟,包括3分钟的自我简述和12分钟左右的提问和回答阶段;另一个部分是由你所在的那个时间段同时在一个面试考场的8住考生组成团队讨论问题,分成两组进行团队面试。
我的中文面试是面试分组最后一天(一共两天)的最后一组。所以当我到考场的时候,我即将合作的小组成员都已经完成个人面试,在等待我完成个人面试之后一起参加团队面试。在进考场之前,我知道没有时间和他们商量,所以很简短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背景,并且表示希望他们议定一下分工和表达了我愿意接受任何安排的意愿,通过短短的几句话互相认识并且很快我们打成一片,形成了很好的团队气氛并统—了如何面对团队面试的价值观,这为后来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
然后,我进入面试教室参加个人面试。在介绍自己的过程中,着重体现自己在不同阶段做出选择时是有计划、有逻辑的,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打算思路是比较清晰的。这个部分针对自己工作经验不是特别长(只有4年)的弱点,我当时突出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最终想体现的是管理潜质。同时,我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管理项日的经历巧妙地介绍了出来,明显让考官感到我的潜质,而且由于不紧张,语速也不是特别快,希望让老师感到我比较诚恳。这个部分我觉得是整个面试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部分的很多细节都会影响考官的心目中的第一印象。最后,在愉快的气氛中,有一个老师问旁边助教:还有多长时间?助教心领神会:时间到了。(其实,根本没有10分钟)老师马上说:那这样,你的表现不错,安心准备小组面试吧!当时,我真的好感动啊!
都说不能以貌取人,并不代表不用注意由己的外在形象。气质是关键,本身是管理者的考生需要体现一个优秀、自信的管理者气质,不是管理者的考生需要体现自己是一位良好的职业者和具备管理潜质的考生。关于穿着,在大家都知道西装领带和职业套装是必备的穿着之后,一般来说深色的西装、稳重的领带颜色和白(或者浅蓝色)衬衫是比较安全的选择。同时良好的面料、质地(包括衬衫)和平整的熨烫,甚至皮鞋的整洁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除了穿着,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体现在聆听的能力,语言的精练和语言组织的逻辑性,以及肢体语言(眼神、表情、姿势和手势等)等各个方面。我觉得面试的时候,沟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听,不急于回答,领会问题的真正含义和问这个问题的目的。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并且用很有逻辑和简练的语言回答问题,同时让考官相信你的回答是你真实的想法也非常重要,这是关系到诚信,良好的职业道德问题,这就要求考生的语言,表情诚恳,前后的回答没有矛盾。
在提问阶段,遇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问题有:
考官:年纪这么小,为什么不考普研呢,学历一样,又不用花费太大?(这是问我的职业人生的设计了。)
答:我原本在大学学习就还可以,考上普研也有可能,但是我在大学就没有选择考普研,因为那个时候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些MBA教育的情况,给自己设计的路就是工作几年就考MBA。因为我—直以为这是我的理想职业中必须经历的一步,那个时候我想过,对于一个人来说未来也就是3种职业:从政、从商和做研究。我觉得从政和做研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也不是我的相对优势,所以就考虑从事商业,所以MBA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
考官;如果不录取你,你会怎么办?(压力测试)
答:(略略思考了半分钟)我将从头再来,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清华—直是我的梦想,而且由于小时候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荒废了很多时间,错过了第一次考上清华的机会,我希望赴趁自己年轻,能圆了这个梦。还有就是因为MBA对我来说是必须要考上的,清华又是我心目中MBA教育最好的学校,所以我还会考清华。
考官:工作中,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答:总体评价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很突出的缺点,比如说沟通能力有问题。(希望考官进一步追问。)
考官:能具体一点吗?(连续追问,正中下怀。)
答:比如说,开会的时候,我会特别急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实很多东西大家都是共识,只是没有说而已,而我就会以为大家没有想到而夸夸其谈。这样就会使得开会时,很堆激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
考官:毕业后,有什么具体打算?(远期目标)
答:这个已经计划好了,还是在我原来的行业内,但我会去国际知名公司如壳牌等,进一步锻炼国际运作经验,因为我们国家要解决能源危机,根本出路只有国际化,在全球市场中找到原料。当然如果能够如愿考上清华,将为我实现将来的理想奠定坚实基础。
......
以上就是我个人面试的经历。个人面试以后,是团队面试,我们几个成员在外面简单商量了一下,大家基本心里有数,没有太多的麻烦,整体来讲,我觉得今年清华的面试关键在个人部分,小组只能算是参考!总结整个面试过程,我也收获了很多,慢慢明白了一个MBA学生和职业经理人需要的更多的是:人品、思想、与别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所以一个真正能够通过面试的人最好是平常用用心积累,用职业经理人的标准要求和培养自己,并且达到相应的素质的考生,准备只是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