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商业知识 .
“复旦商业知识”洞悉商业世界,还原实践于管理逻辑中。发掘中国企业管理前沿的研究成果,分享中国企业家管理哲学和最佳实践。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已经拉开大幕,和奥运相关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视线。2016,当我们看奥运时,我们在看什么?
答案并不唯一。如果你是体育爱好者,那你一定能够从赛事直播、专业体育评论中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运动达人们早就备好了专业装备,呼朋唤友健身房走起;那些不那么喜欢运动的“迷妹迷弟们”关注点也许是小鲜肉运动员;甚至集体吐槽“里约大冒险”也能成为网友们的社交方式……人们对于奥运会的消费需求早已从过去单一的“守着电视看直播”变得更加多元化,甚至泛娱乐化,而这些改变的基础无疑是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渠道”的革新。
互动渠道孕育商业新模式
和其他产业不同,体育产业可以被描述为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的最顶端是各种赛事,即职业体育(专业体育),底部是休闲体育(大众体育)。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就是所谓的“渠道”。从商业视角来看,任何一个产业的市场化都离不开渠道对各环节商业价值的打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将其从过去的“自上而下”、“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转变成为双向、网状的新模式,让上端的生产者、供给方与下端的需求方通过渠道,网状、双向地进行内容或体育产品价值的交换。因此,在体育产业中,“渠道”正在承担越来越复杂的角色,传递和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
这样的变化对于熟悉“互联网+”魅力的从业者来说并不陌生。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这样的互动渠道的出现会在产业链上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艾瑞在《2015互联网+体育研究报告》中将消费者的体育行为拆分成“观看、社交、购买、数据追踪、参与”五大模块,早有领先者已悄然开始在这些领域开始布局。渠道的变化与消费行为密不可分,而消费行为与需求的升级互为表里。同样是跑步爱好者,你与我的出发点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甚至自我实现。需求与供给价值的体现的多样化,要求渠道拥有更多的层次及展现模式,所传递的附加价值服务也会越来越多。
机遇与挑战
对于商业投资者来说,这代表着更多的机会。《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46号文)中提及,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的5年到10年内,中国的体育产业会迎来高速发展,换句话来说,从总体规模来看,中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将会越来越接近美国。
然而中国体育产业在商业化成熟度相对较低,想要迎头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冰壶运动为例,2014年中国女子冰壶队的夺冠让许多人认识了这一项目,然而当他们想要近距离尝试时却发现这这项运动在生活中竟无处可寻——渠道的缺失割裂了金字塔上端赛事与下端休闲体育的联系。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可商业化的体育资产(property)的类型相对单一,数量较少。换句话说,投资者会发现体育产业中可投资的、值得投资的资产很少。以奥运为例,国人最为关注的项目常常局限于我国传统夺金优势项目,如果不是女子冰壶队在14年夺冠,有多少人能报出这项运动的名字?第二,从整个行业的软环境来看,中国相对缺乏对这些体育资产进行商业化开发、运作和管理(如场馆、赛事、赞助商管理等)的各类专业人才,专业的体育产业管理技术与能力较为落后;第三,从消费层面来看,中国的体育消费者,无论是在消费行为还是消费的频次上都还相对初级。
商业化的不足对于体育产业来说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互联网+体育”方兴未艾,在政策红利、资本市场的支持以及技术进步的助力下,体育产业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在未来,金字塔上端的专业赛事需要依赖更扎实的群众基础。这种依赖不单指对于专业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更需要下层民众对体育项目的热爱和关注,市场越来越细分也将是必然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想要进入体育产业的投资者来说,机会非常多。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如乐视或者是阿里一般有能力和资源布局NBA、中超等热门“IP”的赛事转播,然而群众体育、休闲体育中机会同样存在。因此明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力与在产业中的战略布局,才是帮助企业选对在行业中合适的位置,抓住机遇的制胜关键。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