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节日有商机,古人也懂!古代元宵节的生意怎么做?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节日有商机,古人也懂!古代元宵节的生意怎么做? > 正文
博雅汇MBA:节日有商机,古人也懂!古代元宵节的生意怎么做?
时间: 2022-06-29 08:18:34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1293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对于嗅觉敏感的商人而言,每个节日都有大大的商机,在古代也不例外。历代元宵节的商业情况是怎样的?历代商人又是怎样抓住元宵节商机的?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吧!

 

一个花灯五文钱

元宵节又称灯节,是因为人们都有张灯的习惯,这个习惯起源于汉朝。到了唐朝,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元宵灯节发展到盛况空前的灯市。唐朝王维诗《奉和圣制十五夜燃灯(酉甫)宴应制》有云: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每当临近元宵,家家户户都想买花灯,再加上花灯的制作工序繁琐讲究,于是,制作和销售花灯的灯市应运而生。

  

据了解,今天北京的灯市口,是明清时候的灯市。灯节期间,入夜之后,灯市就会悬挂由民间艺人制作的各种宫灯、壁灯、挂灯等,供人观赏,同时出售。当时这条二里长街早上为市,晚上放灯。开市之日,商贾云集,经销各地出产的商品,应有尽有。而一些贵族富豪,还临时租用街楼,好让全家人观灯,甚至形成人不得顾,车不能旋的拥挤场面。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正月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直到今天,灯会还是以民间主办为主。

 

元宵灯会上展示的花灯,大多数是由民间艺人制作。汉代时形形色色的灯具制作为灯彩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造型和工艺基础。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宋代形成了一定的花灯生产中心,出现了专门的灯市,以供元宵节狂欢。明代元宵节更加热闹,是古代灯彩艺术发展的巅峰。繁盛的工商业使明代形成糜然向奢之风。明清时代花灯专业产业云起,由苏州、福州、新安、开封等,出现了著名的工匠,并且有不少花灯收藏者。

 

张双志是京城著名的灯笼制作艺人,被誉为小灯张。他的灯笼手艺源于其父亲。泥瓦匠出身的父亲平时多给京城的王公贵族修葺屋舍,但因为天气的关系,在冬天却比较难接到活。这样,一家老小生计就会出现问题。一家之主的父亲发现了制作灯笼可卖钱,于是就在冬闲的时候,开始召集全家老小一起制作灯笼。

  

张双志的父亲当年卖一盏灯笼的价钱,大约在三到五文钱之间。三到五文钱什么概念?当年一碗豆浆的价钱大概一文半钱左右。这样的价位至少能收回成本,能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这样一来,张双志的父亲决定夏为瓦匠冬制灯,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他的手艺还为自己赢得了小灯张的美誉,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历来的花灯夜市上,还有许多如闹社火,舞龙灯等传统风俗节目。元宵节舞龙灯的班子有的是纯粹赚钱,由有钱人出钱,舞给家人看的;有的是免费舞给老百姓看的,实际上是给自己挣名声,做宣传,希望来年过节有钱人家包;还有的是官宦人家包养的艺人在节日舞,宣扬排场的。当时舞龙灯的艺人,其实已经有了自我宣传的营销意识。

 

千元一场的皮影戏

元宵节最普遍的节目就是吃元宵,赏花灯和放烟花了。但不少现代人有所不知的是,历代元宵佳节也会卖皮影,演皮影戏。历代元宵节还会举办民间花会,出售一些工艺品等,这些工艺品就包括皮影。

  

据了解,皮影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是汉武帝刘彻心爱的妃子李夫人死了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上面的诗歌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到了唐代,皮影戏是一个人表演一个人说唱,但没有故事情节,到了宋代皮影戏是一边演戏,一边有丝弦伴奏,有了故事情节,也是在宋代有手工业者专门卖皮影。

  

北京皮影戏路家班第六代传人路海是北京著名的皮影艺人,对于皮影戏和皮影,他可是行业的权威之一。他表示,皮影艺人在演出的时候,有自己的水牌,是供人点戏用的,上面写着戏码,有文戏、武戏等。当时北京有几个皮影小剧场,如西单、劝业场、老东安商场等,一般都是剧场老板与皮影艺人合作演出。一次元宵节,有人出了30万元(当时以万为单位的,相当于30元钱)给皮影艺人,这就相当高了!路海说。演出结束后,收入一般是三七分成,老板得三成,艺人得七成。当时在小剧场看皮影戏,实行计时收费,进去时给个牌,写上几点,然后出来时计算时间,十分钟两分钱。

 

而皮影的价钱怎样呢?路海说,1948年他的爷爷卖了两个皮影给英国人,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猪八戒,共卖了5美元,这在当时可谓天价。

  

谈到元宵节的皮影市场,路海不无感慨地说:现在的皮影艺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外国人比较喜欢。他在今年元宵节前夕,丰田汽车公司的联谊活动做了演出,十几分钟的节目,报酬是1000元。这几年元宵节,都是一些大公司和饭店请艺人表演皮影戏,有丰田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高尔夫俱乐部、顺义国际公寓的外国人等。 

 

唱歌卖元宵招徕顾客

吃元宵是元宵节特定的习俗。旧时北京东四南大街的合芳楼,东四北大街的瑞芳斋,地安门外大街的桂英斋、桂兰斋,正阳门外大街的正明斋等店铺,每逢元宵节都提前高搭席棚,悬灯结彩,摆案子,架笸箩,大作元宵生意。百姓纷纷购买,全家煮而食之,取团圆和睦之意。果腹解馋之余,也表示收到了新春美好的祝福。

  

其实,我国南北方对元宵的叫法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南方还是习惯称元宵为汤圆,做法也有所区别。北京制作元宵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用果料拌糖做馅,一般为方型,适量放入盛有糯米粉的大笸箩中,然后反复摇晃笸箩,让馅料裹上一层糯米粉。然后捞出蘸水,继续再滚,如此反复,馅料便层层裹上糯米粉,最终可以滚出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大元宵。

 

卖元宵的商家使出各种绝招招徕顾客。最为有趣的是摇晃笸箩的伙计们,一边摇晃笸箩一边唱歌,俨然歌者舞者,这会让行人不免驻足观看。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市卖食物,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大庭广众之下,边摇边唱,边唱边做,边做边卖,仿佛大戏里唱念坐打,生意自然兴隆。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小伙子和大笸箩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旋转式电动滚筒。翻滚的过程依旧能吸引好奇的孩子。

 

博雅汇MBA
,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