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14复旦大学全球领袖论坛聚焦“汇聚中西,开启未来”主题,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刘绍勇先生作为资深的国企领导者,从民航业的规则、思维、技术三个角度为与会嘉宾呈现了一场“汇聚东西的现代航空业”的精彩演讲。
西方规则+中国执行力=民航安全
今年是商业航空一百年。100年来,全球航空业以前所未有的航线和网络将全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6千万个就业的机会以及高达2.4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
1978—2013年,中国民航每年以全球最快的速度——平均超过两位数在增长。现在,每天东航的员工有2万人次在空中上班,旅客有23-28万,在全球每天有2千多个航班在运行,庞大的客流量造成了安全和运行的压力。
今天的中国民航是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也是安全品质非常可靠的航空市场。然而,这样的成果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发展中取得的。中国民航曾经在1993—1994年时出现了8起安全事故,这也迫使民航局痛下决心重视安全因素,着手引进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美国FAA的规章。经过进一步的研究,逐渐将美国FAA的规章翻译过来,再结合中国的情况做修改。其中民航最重要的规章CCAR121——《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及运行规则运行合格审定规则》限制了每天飞行与起落时间,对机场的设施和设备严格要求。从1999年起中国民航的规章体系得到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中国民航的安全也达到全球领先的地位。
民航能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依靠了三个体系的建设:一是法规体系,二是法治体系,三是公司治理。同时,航空公司按照中央强调的科学立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保证飞行的安全。这件事,让我们体会很深刻。中国讲的是中国式的思维,偏重于靠经验管理、凭经验办事、靠传帮带。西方文化偏重制度化、法制规则和意识,都是非常具体的,丝毫没有灵活的余地,因此也更加便于执行。美国FAA和国际民航的规章是总结了全球人类文明发展,特别是航空业发展的历史和血的教训换出来的,唯有严格的执行力与严谨的规则制度才能使民航在安全上得到保障。
“中西合璧”有助于市场突围
2007年春节,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出现,紧接着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随后全球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当时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有中国各地方航空公司,还有一些香港的以及中央企业等等。
在面临这个前所未有的困境时,当时我在南航集团担任总经理,南方航空做了相当数量的航油套期保值,而在2008年8月份南航下定决心对航油进行斩仓处理。当时国内的其他航空公司对这一行为非常疑惑,但事实证明这一步是正确的。因为2007年初时已有4万亿美元,全球的流动性正在减少,真正决定供求关系的不是传统的需求而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来看:流动性减少,炒作的人便少了,油价肯定是往回走。
再从中国的哲学角度看,讲的是中庸之道,物极必反,祸福相倚。价格曲线在不断往上升的时候,肯定有回落的时刻。把经济学的原理和哲学的概念结合起来判断油价,南航不仅突出重围,还有所斩获。这个例子深刻地说明在对文化与市场的理解中,中西结合的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任何有悖常理的事物都需要理性回归,以理性回归来做出明智的决定。
信息化技术改变航空生活
在现代航空业中,支撑运行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工程。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到处都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未来,现代信息化将会像高速公路、铁路一样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如何通过这个基础设施重新组合我们人类的思维和想法呢?答案是必须跟上信息化,反之一定会被在线的公司所垄断和控制。
这些年,东航在全球招聘的CIO,投资了超过十几亿人民币。从“东航的信息化”到如今的“信息化的东航”,未来还要建设“智能化的东航”。东航已经和正在建设营销、服务、运行、管控、物流、客户等六张网,这个系统可以使航空运行更加安全,对旅客的服务更加周到。过去的传统服务是面对面的服务,但是现在的服务更接近背靠背,是信息化的服务。东航为了建立新一代的旅客服务系统将继续投资20亿:现在东航的飞机上有WiFi,有空中商城,有购物和支付平台,可谓一应俱全。
互联网技术发端于西方,但是在中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因为中国有巨大的人口体量和消费潜力。现如今阿里巴巴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微信也已是全球最大的即时交互平台,而且正在成为交易平台。利用好西方的先进技术手段,同样能不断改造中国的企业、改善东方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