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恐怕没有一项运动像马拉松这样,强度如此之大却又受到如此广泛的追捧和热爱。在复旦EMBA,同样有这样一批“跑马”爱好者:他们虽然是业余的,却跑出了专业的风采。在本周末的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即将盛大举行之际,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马拉松人生。
杨峻
复旦大学体育部副教授、高级教练员、复旦EMBA戈壁挑战赛总教练、全运会金牌教练
他是专业运动员出身,1992年进入安徽省省队,2009年成为上海田径队中长跑主教练;2013年,他带领上海军团打破了此前上海田径在全运会中长跑项目历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一举收获2枚金牌。
然而,在事业的鼎盛期,他却做出了让周围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辞掉了上海队主教练一职,重新回到复旦大学成为一名教书匠。
他就是复旦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复旦大学乐跑协会主教练杨峻。
从专业到业余的转身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杨教授在复旦管理学院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此时距离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
对于今年七月份辞掉上海中长跑队主教练重新回到复旦的决定,杨峻承认他也纠结了很久:“从主教练到老师,最明显的变化是光环少了些、薪水少了些。”他笑言。
实际上,在此之前杨峻就开始关注群众体育,也受到周围很多朋友的影响和启发,感触颇深。“竞技体育往大了讲是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往小了去是为了个人的理想甚至个人生存而产生,而全民体育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活动。这两者是有本质差异的。”而他之所以会放弃“专业”,选择“业余”,也是因为“有这么一批没有任何受到专业训练的人,他们因为对生活的热情、对健康的渴望而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执着,让我深受感动。他们的热情对于我而言也充满了诱惑。”
最终,杨峻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带着多年的专业素养和经验来帮助更多热爱运动的人。“能为群众体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我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的责任。”
乐跑平台汇聚师生校友
今年九月,杨峻牵头成立了复旦大学乐跑协会。协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会员已将近200人,其中不仅有复旦EMBA学生校友,还包括复旦各机关、部处单位、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院系教职工。无论刮风下雨,协会每周定期两次训练:“在这个平台中,大家只有一个身份,就是跑步爱好者。”所有成员不分彼此,大家切磋交流、鼓励……这正是杨峻最愿意看到的。
其实,乐跑协会的成立源于一个意外的契机。今年五月,为了参加某品牌主办的城市乐跑比赛,杨峻组织了复旦三四十名跑步爱好者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复旦跑步爱好者加入进来,这使得杨教授有了成立协会、联合“大家一起跑”的想法。
“近几年复旦师生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每年都有老师因为身体状况过早离开人世,而跑步是最简单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在乐跑协会,杨峻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引导大家矫正跑姿、制定合理训练计划、实现一点一滴的进步,这让他感觉自己的努力很有价值。
如今,乐跑协会已经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组织。“大家单纯的为快乐奔跑,为健康奔跑!”
金牌教练的马拉松建议
“戈八”、“戈九”、“戈十”戈壁挑战赛总教练——这是杨峻的另一个身份。在这之前,他指导的长跑队员年轻而且有基础,而参加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EMBA学子几乎都在四十岁上下。“他们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专业运动员是将跑步作为一种职业,目的性非常强,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而EMBA学生跑步则是出于兴趣、爱好、健康的目的,并不注重结果。专业运动员被动且过程残酷,而EMBA学生们则主动积极,过程轻松和谐。
EMBA同学们希望通过运动来改变生活质量、健康情况、对自我的要求也很严格,这一点让杨峻觉得非常欣慰。但在指导的过程中,他也发现,部分同学将体育的训练规律看得过于简单,以为稍微运动就能达到某种效果,“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训练的效果是一种长时间的、规律性很强的累积结果,并不会因为一个教练的指导短期就立竿见影。”
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将于11月2日(周日)在外滩陈毅广场起跑,复旦EMBA的几十位学子也将加入到这股运动的热流中。对此,杨峻也提出了简洁中肯的建议:
马拉松的比赛强度不亚于任何一项运动,所以想要参加的选手要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在跑的过程中,心率基本一直保持高心率趋势,维持三四个小时的高心率,一定要有很强的心肺功能。没有大运动量的累积或者训练、参赛经历,贸然来尝试的话,马拉松对身心的冲击非常大。比赛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脏猝死、肌肉抽筋、拉伤等意外情况。
在饮食方面,他建议赛前三小时前要吃好,食物不要油炸、辛辣等,进食的种类以面包、粥等清爽易吸收为主。硬件方面,一双合适的轻便、透气性的运动鞋非常重要,因为缓冲性、避震性能好的鞋子可分解关节、肌肉压力和地面的冲击力;另外专业的比赛短裤很重要。要宽松、舒服,不吸汗、透气性好。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