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陆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很荣幸代表2002级秋季班的同学在这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聚会上发言。作为回顾也好,展望也罢,有句诗我感觉在今天尤为应景,叫作: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可能这就是我心中的毕业十年和再聚首,有风雨、有江湖、有年华、有情怀。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有你我。
这10年,有的同学去纳斯达克敲了钟,事业的平台更广阔了;有的同学在教堂听到了钟声,爱情的舞台更美满了。
这10年,有的同学开出越来越多的子公司,摸爬滚打的成就更高了;有的同学生了不只一个孩子,可能还有抱上了孙字辈,天伦之乐的收获更多了。
这10年,有的同学从一个行业成功转型到另一些领域,求新求变的脚步更快了;有的同学把一种兴趣发展成更多的兴趣,享受生活的心态更慢了。
但是,这10年,可能唯独让我们无一例外的是,我们对复旦EMBA和这班老师、同学的回忆还是充满眷恋、不舍和感激。
我想,我们这群人,首先是对复旦有浓厚感情的人。这种由衷也长久的情结,让一群无论有着怎样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和专业基础,并且早已远离校园的“老”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样的目标。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虽然错过了早晨8、9点钟的太阳,但也还是赶在最美夕阳红之前,在这里度过了属于我们的如日中天的两年时光。我们中,有的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可能从小就怀着对复旦的向往,终于找到了这个投身的机会;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新上海人,在那个甚至都不知EMBA为何物的年代放弃其他机会,做出了郑重也正确的选择。而正是这样的一次选择或者说转折,让我们这些不够年轻得肆无忌惮、又不够年迈得墨守陈规的人,彻头彻尾地刷新了眼界、心界。只是单纯想回归校园的初衷,因为这个开放、包容、专业的复旦课堂而充满意外的惊喜和惊艳。我现在只要有时间、有机会,还是愿意回学校走一走,无论这小小的一亩三分地四季更迭,是晴是雨,走在这里,心态都仿佛变得更年轻、也更平和。即便再退回十年前,我相信我们都还是会坚持当初的选择,并付之更完整的时间来学习,更谦虚的态度来聆听,更珍惜在复旦这个屋檐下的每一场沟通和讨论、每一次教学和交流。
我们这群人,也是对管院有真挚感恩的人。每当同学间的私人聚会上说起在管院学习的点滴,许多老师和课程都会成为拉开记忆闸门的话题——“最不让我们休息”的陆院长用拖堂和作业给我们留下很多痛并快乐的回忆,做不完的PPT和案例分析,在最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给我们无限的专业知识;走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前沿的黄丽华教授,在这个领域的初始阶段就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窗户,把ERP送进很多同学的公司;永远在追问“中国经济怎么了”的钱世政教授,让枯燥的财务管理变得生动不凡,对资本市场的见解至今影响我们很多人;芮明杰教授的管理理论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实战录;还有“跟着老虎吃肉,跟着黄狗啃骨头”,跟着包季鸣教授了解到中国企业家经常面临的误区,让我们学会运用理论优化个人素质、提高团队绩效……不仅仅是这些老师,还有许多的客座教授,用一堂堂丰富精彩的讲座,让很多像我这样,履历上可能更多带着政府色彩,对企业管理、财务理论几乎一穷二白的门外汉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至少不知从哪一天起,拿在手里的报表不陌生了,想要拓展经营有思路了,推行风险管控有底气了,这都确确实实得益于管院的这些良师益友。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把当时EMBA的经典教材摆在办公室或者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每次遇到问题还要拿起来翻一翻。我想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归属感就是管院最实实在在的价值,能让我们历久弥新地做着管院的“老”学生,始终心怀对知识的虔诚、和对师长的感恩。
我们这群人,更是对EMBA有深刻感动的人。在这个一律不以职务相称,只是平等、尊重地直呼姓名的集体中,我们也许是最后一次拾起“同学”这个名词、最后一次担任一个班级中的角色。而正是这个班级、这群同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真诚和理解、激励和帮助。回想初识这班同学的情景,徐立胜用了一句话我感同身受: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比你努力的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现在比你更加努力着。这就是EMBA的氛围和风气,那么多优秀努力的个体催生了一个积极有为的群体,让你只能脚踏实地、沉心静气地向同学学习,学习他们在各自领域的钻研精神以及为人处事的大气风范。
过去的十年,第一届EMBA被外界称为集聚各行各业精英的“大佬班”,这批当年的弄潮儿无论是在自己的事业发展上,还是在复旦的各项活动中,至今仍然扮演着骨干的角色。我们也有幸见证了许多同学的成功创业、转型、提升,比如赵汉忠,星浩资本的若干个城市综合体项目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其实,从就读时一家普通二手房交易网站,到推出真正能够为股民、机构提供第一手经济信息的东方财富网,现在也上市了;比如王敏文,是同学中最早下海的一批创业者,现在已经是很多行业的多面手;比如俞斌,非常有远见地投身现代农场的经营,菲尼克斯庄园也成为我们同学聚会的一个大本营,很多同学都喜欢也支持这样的活动;比如徐喆,一直都是能干的形象、骄人的业绩、汽车营销的高手;比如袁桂宝,创建的河南鸿宝集团在原有的房地产、园林行业基础上又进军基础设施领域;比如郑峰文,也从房地产转而投资矿产行业,企业上市并开拓了新加坡等海外市场;比如龙革,很多的建筑实践的标杆作品,让他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比如朱伟明,从中外合资企业转型从事商业房地产开发,他所领衔的上海时尚中心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
与此同时,和个人的发展相比,更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十年来从未间断的同学友情,不仅在每一次的毕业周年庆活动、同学会及各地分会、俱乐部和协会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上让感情得到一次次地加深,同学间的联系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和广泛。在我自己的工作过程中,不管是土地的出让开发、建筑工程的设计建设,都曾与很多同学有过合作,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绩。有时遇到困难或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会收到同学们尽心尽力的帮助。我想其他同学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收获。我们第一届EMBA同学会会长赵效定,同学们始终称他赵书记,他也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学习、生活;2班班长张焰,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就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尽管毕业十年,班长的角色和责任始终不变;1班班长王兰忠一直致力在班级中融洽精英关系、放大抱团优势,同学工作上有困难了找他们,生活上需要帮助也找他们。我们期待更多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去发扬这样的传统,让不常聚的人,心常常聚到一起。
我们今天两个班级能相聚在一起,我们要特别感谢我们的班主任张漪老师和李萌娟老师,是她们在十年前为我们的学习辛勤谋划,让我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是她们在十年中为同学们穿针引线,保持了同学间感情的温度;是她们为今天的活动积极沟通,促成了这次难得的聚会。也要感谢复旦管院EMBA项目组的陶晓荭老师、蒋松老师,他们也为这次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弹指一挥,毕业十年。十年的时间确实能改变很多,比如权力、比如地位、比如财富、比如家庭,比如我头上的头发;但改变不了的,还是那份感情、感恩、感动。再次感谢复旦管院、感谢全体老师和各位同学!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