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
【第一部分】你对海外交换学习和生活的整体评价如何
整体评价可能和多数同学的感受类似,就是在德国的生活刚安顿下来,就结束了,意犹未尽。
从初期办理签证,准备材料,办理各种手续。然后是在德国租房子,适应环境,办理入学手续。最后是学习,旅游,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然后自己或者在朋友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很多,特别是在德国的时候,因为所遇到的问题不仅需要想办法解决,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当地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向左,向右中需要能解决问题的平衡点。
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去过德国几次,但唯有这次,能够尝试去了解德国和德国人。通过海外交换学习和生活,对德国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第二部分】你在海外学习过程中个人最大的收获或对个人成长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对于包容和理解,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普福尔茨海姆大学和全球不同的大学都有交换项目,意味着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国家的同学。无论在课上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还是课下聊天分享生活趣闻,聊得越多,会发现差异性越多。小到一个单词的不同意义,大到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和看法。慢慢的,会更愿意去倾听不同的声音,以及不同声音背后的原因,而背后的原因是更为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能够相互理解的开始,也有可能是我们试着找到解决问题的基石。
有些时候这些差异是由于思维习惯不同造成,如果不能以对方能理解的思维习惯来解释某一个问题,即使解释再长的时间,也有可能会事半功倍。所以更包容和理解这些差异性,再试图找到思维不同之处,才有可能会有好的交流。
【第三部分】谈谈你在交流过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选了一门营销的课程,第一节上课的时候教授就说了一句“我是教授,不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要想学知识,要自学和向同学学习”。当时也没有太放在心上,然后继续听课。第一节下课后老师对同学分组和分发第一次案例,由于教授出差,下周没课(一个月之后才慢慢习惯这种经常性停课的节奏)。教授说你们愿意自己看也行,小组讨论也行,愿意上课展示也行,一切由我们决定。
当第一次看到案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是关于如何对打桩机的缓冲垫片如何报价的案例,这是一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里面涉及了大量的专业用语和产品数据。当自己看了2,3页以后感觉一头雾水,根本看不下去。这时候突然想起来,如果是哈佛案例的话,应该是可以找到中文版的,非常幸运的是,找到了中文的案例,但是看完以后还是不明白里面内容,感觉中文的材料前后对不上,和教授提出的6个问题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只能放下来。
第二天就是小组约好的讨论时间,想着去听听同学的意见,看能不能让他们给解释一下。解决小组同学到了以后,每个人拿出了一个小本子,开始分题目讨论和交换意见,没有人给做一下背景的介绍,他们在讨论定价方法,数据的计算问题时,还时不时问我怎么看,让我觉得非常的尴尬。半个小时以后,我觉得没必要再听下去了,这只会浪费时间,我说有事就先走了。
有了这次尴尬的经历以后,我把英文的材料重新拿出来,一句一句的翻译,实在看不懂的专业词汇就查字典和结合中文翻译,一点一点看下来才终于明白了,中文翻译的版本中有一些数据的单位前后不一致,而且英文案例中的小注解,中文版本里面没有显示。在结合老师的课件,慢慢的才有了一点思路。重新和小组同学约着讨论,就更细节的疑问和整体的思路整理。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问题,只要认真的思考和准备,总是会发现有些不一样,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相互之间学到的很多。
等待在课上和教授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不对的地方,也有很多对的地方。
自己要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同学之间相互的学习,在充分的准备之后,将会学到跟多的知识。
【第四部分】一句话感言
海外交换,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