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走进伍晓鹰教授不断求索的“学问历程”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走进伍晓鹰教授不断求索的“学问历程” > 正文
博雅汇MBA:走进伍晓鹰教授不断求索的“学问历程”
时间: 2022-05-22 19:45:38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692

他是第一个将著名宏观计量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教授的世界千年经济增长研究系统地翻译和介绍给中国知识界的学者;

他和麦迪森一起按照经济学逻辑重建了战后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完成了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数据库中至关重要的中国部分;

同时,他也建立了全球第一个《中国经济全行业生产率数据库》,从而第一次使整体经济与行业经济逻辑一致的增长因素分解成为可能,

他就是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CB)高级顾问、TCB中国中心经济研究部主任——伍晓鹰教授(Harry X.Wu)

伍教授早年曾在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作为联合国UNDP Fellow赴新西兰学习,获得Waikato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经济系任博士后研究员,澳大利亚外交部东亚分析中心高级经济学家,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

从中国到澳洲,到中国香港,再到日本,又重新回到中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伍晓鹰教授不断求索的学问历程

深入增长和宏观经济测算的学术道路

1988年的春天,伍教授开始了他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长达十年的留学和工作生活。始于一项联合国发展基金资助的和人口与发展研究有关的一年研究访问项目,他来到新西兰汉密尔顿的怀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从事研究。随后的变化使他决定一边在怀卡托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在位于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经济系担任研究员,参与该系刚刚组建的中国经济研究小组一项澳大利亚国家科研基金资助的关于中国乡镇企业的研究项目。

这个时期的前五年,伍教授是在双轨制工作的巨大压力下成功完成博士论文工作的。这个工作引领伍教授进入了两个看起来联系不那么紧密的领域:一个探索对非市场机制条件下劳动力空间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制度解释;另一个以宏观经济内在逻辑关系为基础,探索如何系统地建立有关生产、收入、储蓄和投资指标,解释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结构变化。然而,对计划经济问题的研究加深了他对市场逻辑的理解,而后者成为他建立宏观经济指标的微观基础。

后来,伍教授将当时对于这两个领域的探索所得出的理论逻辑线索,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反复运用到他自己的经济学课堂上。这两年,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硕士生的课堂上,他从市场的逻辑开始引导学生们思考文明的逻辑。在经济政策讨论时,循着同样的思路他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增长的目的不应该违背生命的目的?很受大家欢迎。

在恩师安格斯麦迪森的引领下,

深入宏观经济测算领域

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 1926-2010)教授是研究世界超长期经济增长的著名宏观计量经济史学家,他在国际产出和生产率比较中创立了生产法购买力平价(即成本平价/PPP)方法。

1995年底的澳大利亚经济学年会上,麦迪森教授和伍晓鹰教授一见如故,涉及了从理论到数据,从中国到世界经济增长历史的诸多问题。特别是讨论到如何利用零碎的历史数据恢复历史事实的时候,伍教授第一次感悟到虽然数据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理论。令伍教授非常佩服的是,麦迪森教授在建立一个国家的长期宏观经济指标序列的过程中,麦迪森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且其中很多著作并不是出自经济学者,而是由不同社会人文学科的学者从各种角度所进行的历史研究。

之后,伍晓鹰教授逐渐深入到麦迪森历史数据的经济学逻辑中。麦迪森认为将传统经济史学的方法简单应用到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是不可取的。原因是它过于微观,过于追求细节了,因此将自己囿于某个时间或空间点上,割断了历史的延续性。所以只有理论才可以帮助我们在貌似零碎的数据、信息和故事中找到线索,重建背后的逻辑链条。这个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伍教授此后的学术生涯,推动他不断追求有理论的测算。他经常告诫为数据工作困扰的研究生们,数据工作的艰苦之处,不是搜集数据的体力付出,而是研究数据的智力挑战。

为了向中国学术界介绍麦迪森的著作,也是为了传播麦迪森的思想和方法,伍晓鹰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翻译出版了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和《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这些译作不仅成为国内很多研究经济增长和国际比较的经济学家们的案头参考书,也进入了国内很多著名大学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史的课堂。

用科学精神寻找数据问题的解决方案

2009年,也就是在麦迪森教授过世的前一年,伍教授接受了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终身教授职位,离开了香港理工大学。一桥大学的经济研究所早年因经济学家大川一司等人在哈佛大学教授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核算框架下建立的日本《长期经济统计》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本长期经济增长所做的开创性研究,而享有国际声誉。

在研究所中,伍教授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问题,首先就是直面数据的挑战。在加入一桥大学的第一个五年期间,他和他的研究生们组成的研究团队穿行在统计数据、理论逻辑和中国故事之间,建立了全球第一个中国经济全行业以KLEMS原则建立的生产率数据库。

2014年末,伍教授的团队完成了对他先前在香港建立的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修改,初步实现了从《中国工业生产率数据库》向《中国经济全行业生产率数据库》的转变。这个数据库最近刚刚被扩展到一个大致可以涵盖整个经济改革四十年的时间序列,从而第一次把系统的行业数据,通过其严格的内在逻辑联系,引进到增长核算之中。通过这些,伍教授的得到了他学术生涯迄今得到的最有政策指导意义的分析结果。

当然,这个事业还远远没有完结。令人欣慰的是,伍教授的研究生们正在学术接力式地从不同维度上系统地扩展这个数据库,他本人也特别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年轻人在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中使用这些数据。

在数据库完成后,伍教授曾经应邀在很多国家级的政策智库和国际组织的研究机构做过报告,然而他最希望接触的还是大学在学的青年学子们,特别想对这些青年学子们说——对经济增长敞开你们的好奇心吧!

值得期待——

伍晓鹰教授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测算领域,他将在今后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结合他在海外多年的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经验,以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和理解宏观经济增长和波动;并深入探讨经济改革的经济逻辑,以及制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制度经济和政治经济学问题。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